细胞生物学线粒体与能量转换2资料教程.ppt

细胞生物学线粒体与能量转换2资料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线粒体与细胞的 能量转换; 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是一种氧化反应 有机化合物+O2→CO2+能量 “燃料”:糖类、脂肪、蛋白质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ATP+热量) 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温和条件、酶参与调控;第一节 线粒体的基本特征;线粒体形态结构(苏木精HE染色);线粒体形态结构(荧光);线粒体;线粒体形态结构(电镜);;;线粒体的可塑性??(?一个活细胞的线粒体快速变化形状) ;?线粒体在心肌细胞和精子尾部的分布及形态;;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Cristae);1.外膜 脂类:蛋白质=1:1,厚约5-7nm 允许通过分子量小于10000D的物质 2.内膜 脂类:蛋白质=1:4,厚约4.5nm 部分内突,形成嵴 允许通过分子量小于150D的物质 选择通透性高,通过膜上转运蛋白控制 3.膜间腔 少量蛋白酶系;3 转位接触点 内外膜接触点;肉毒碱缺乏症 (运输脂肪酸); 4 基质 含多种代谢酶系,DNA、mRNA、tRNA、核糖体、基质颗粒;5基粒(ATP酶复合体) 头部 可溶性ATP酶(偶联因子F1)合成ATP    柄 寡霉素敏感蛋白(OSCP),调控质子通道 基片 偶联因子F0,质子的通道。;ATP酶复合体:合成ATP;线粒体中的代谢功能定位;1.蛋白质 占总含量的2/3,主要分布于内膜和基质 氧化还原酶   连接酶    水解酶 37%      10%     9% 2.脂类 约占总含量的1/3,大部分是磷脂 此外还有DNA、多种辅酶、维生素及无机离子等;三、线粒体的遗传体系;线粒体DNA;线粒体DNA;线粒体:细胞质中含有遗传物质DNA;2010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有自身的核糖体和tRNA;线粒体蛋白质的来源;线粒体密码子与通用的密码子略有不同 表:通用密码与线粒体遗传密码的异同。 但线粒体 CUA 苏氨酸(亮)      AUA 甲硫氨酸(异亮)       UGA 色氨酸 (终止) ; 3.线粒体DNA的复制 类似于原核细胞 轻链晚于重链复制,且方向相反 不受细胞周期约束 整个过程约2小时;线粒体具半自主性;线粒体肌病;;;;;;细胞能量产生的过程;;;;三、氧化磷酸化耦联与ATP形成;;;ATP合酶(ATPase)复合体的组成;F1: 5 个亚单位的比例:3?:3?:1?:1?:1?;(二)氧化过程伴随磷酸化耦联;呼吸链上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过程;英国科学家米切尔(P. Mitchell)1961年提出;;化学渗透假说;(四)ATP合成的分子机制:构象偶联学说 Boyer p 1979年提出, F1 β亚基在电化学势能驱动下依次产生L、T、O三种构象;;?生物氧化产生ATP的统计 一个葡萄糖分子经过细胞呼吸全过程产生多少ATP? 糖酵解: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 4 ATP(细胞质) 己糖分子活化消耗 2 ATP(细胞质) 产生 2NADH,经电子传递产生 4或 6 ATP (线粒体)净积累 6或8 ATP 丙酮酸氧化脱羧:产生 2NADH(线粒体),生成 6ATP 三羧酸循环: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产生(线粒体)2ATP; 产生 6NADH(线粒体),生成 18ATP; 产生 2FADH2(线粒体),生成 4 ATP 总计生成 36或38 ATP ;第四节 线粒体与医学;小结

文档评论(0)

youngyu0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