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似曾相识”是幻觉吗?
失灵的记忆系统
数年前一个乏味的下午,我经历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
我当时在伦敦东部公园里的一棵大树下躺着,那里人头攒动。但刹那间我感到一阵眩晕,紧接着我便被一阵强烈的熟悉感淹没了。
身边的人们都消失了,我发现自己躺在一块花呢格纹的野餐毯上,并被包围在金色的麦田之间。这记忆细致丰满,我甚至能听见麦穗随着微风摇曳的声音。我还能感到阳光温暖着我的后脖颈,而鸟儿在我头顶上浮动盘旋。
这是一个愉快而又极其生动的回忆。但问题在于,这事实上从来没有发生过。我体验到的是很常见的心智错觉——既视感——的一个极端形式。
我们视记忆为神圣之物。西方哲学最本质的学说之一是亚里士多德建立的,他认为新生儿就像一本空白的账本,随着婴儿的成长,他的知识和阅历逐渐增加,这账本也被渐渐填满。
无论是学会如何系鞋带还是第一天上学,记忆组成了我们的自传地图,帮助我们锚定在当下。老电视里的顺口溜广告歌,历届首相的名字,抑或笑话里的双关语,这些记忆都构成了我们每个人的个体身份。
大多数时候,记忆系统都在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背景中安静地运转。我们把它的高效视为理所当然。直到有一天,它失灵了。
在过去五年里,因为我右脑中像柠檬那么大的肿瘤的生长一直到最后的移除,我一直挣扎在癫痫发作的痛苦当中。在确诊之前,我看起来非常健康:我三十几岁,并且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直到某一天下午,我在厨房地板上醒过来,两眼发黑。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癫痫发作。
癫痫,或者惊厥,发生在大脑意外的放电之后。在之前通常有一个先兆——一个最多持续几分钟的小小的前震,然后主事件才会开始。先兆的性质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在癫痫开始发作的时候,有些人会体验到通感,极度的快感,甚至性高潮。但我的经历听起来就平平无奇了——我出现了突然的视角转换、心跳加快、焦虑以及偶尔的幻听。
- John Gribben at Kiosk(mosaic)-
奇妙的既视感
英国神经病学家先驱约翰·休林斯·杰克逊(John Hughlings Jackson)是第一个定义癫痫先兆的人。他在1898年观察到先兆的特征通常包括栩栩如生的记忆样幻觉,经常伴随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个病人告诉他说:“如同旧景重现一样”,另一个病人补充道:“我感觉我在一个奇怪的地方。”
至今,我的癫痫先兆的最大特点是,在过去某一刻经历过现在的强烈感觉,即使我从来没有真的经历过。在我最严重的一次癫痫发作以及之后的一周,这种预知的感觉变得无处不在,我时时刻刻都要努力分辨这到底是过去的经历还是梦境,是记忆还是幻觉还是我想象的产物而已。
我记得在癫痫发作之前的既视感是无规律地发生的,现在无论是否癫痫发作,我每天都会经历近十次不同程度的既视感。除了它们经常持续一拍心跳的时间便消失以外,我找不到任何规律能符合这些幻觉的发作时间,或触发原因。
目前全球有五千万癫痫患者,其中很多人都会经历长期的记忆衰退和精神问题。而我也忍不住担心我的这些分不清现实和幻想的经历会不会最终导致一种躁狂。我只是希望通过尝试了解既视感,我能确保自己不会在从那个“诡异的世界”回归现实的道路中迷失。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里,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形容这种既视感是“一种奇怪神秘的感觉,就像在之前某一时刻或上辈子曾经历过完全相同的情境一样”。彼得·库克( Peter Cook)用他特有的方式在一本杂志上说:“我们每个人总会在人生某个时间产生既视感,就像之前发生过一样,真的完完全全发生过,我保证之前发生过。”
Déjà vu(似曾相识)来自于法语,表示已经看见过。它是一大类相关的记忆瞬间扭曲情况的一种。来自50个不同调查的研究指出: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健康群体都在人生的某一个时刻有过既视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种感觉都被当成是有点神奇的认知错觉而置之不理了。
虽然既视感是自发产生并且转瞬即逝的,似曾经历感(déjà vécu)却会给人带来大得多的困扰。不同于前者,似曾经历感是感觉整个一系列的事件都曾经历过。此外,不像既视感,它不仅缺乏令人惊叹的方面,还没有会瞬间消失的特征。
既视感一个定义性的特征在于人们可以分辨那不是真的。当出现既视感的时候,大脑会进行某种意义上的知觉检查——搜寻之前经历过的客观证据然后判断既视感其实是个错觉。但在似曾经历感的情况下,患者已经完全丢失了这种核查能力。
研究似曾感的著名专家之一克里斯·穆林(Chris Moulin)教授描述了他在英国巴斯的记忆诊所工作时遇到的一个病人:在2000年,他接收了一个家庭医生转诊来的80岁患者。患者被称为AKP,曾是一名工程师。因为痴呆症导致的脑细胞逐渐死亡,AKP现在遭受着无休止的似曾相识感,也就是似曾经历感。
穆林如今在法国格勒诺布尔的心理神经认知实验室工作,他回忆说,AKP宣称放弃看电视或读报纸了,因为反正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