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的种族与信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禄山的种族与信仰 安史之乱(或称安禄山之乱)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影响极其深远,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变革的分水岭。20世纪初,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变革论”,认为唐宋之际是中国从“古代”走向“近世”的交接点。其时内藤对于唐宋历史的细节并无充分地把握,以后他的弟子不断充实“唐宋变革论”,弥补其疏漏之处,但所揭示的变革现象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中唐时期。而对于中古史有着非常深入研究和思考的中国学者陈寅恪,则特别强调安史之乱才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水岭。陈寅恪的观点可以称之为“天宝变革论”,研究“唐宋变革论”的学者的结论越来越多地支持了“天宝变革论”。笔者是“天宝变革论”的拥护者,因此从中外关系史的角度关心安史之乱问题,感到还有许多相关问题没有人讨论。 从中唐以来,安禄山叛乱的政治、军事背景,历史学家提出了不少观点。但是,由于过去的史家在研究安史之乱时大多数是依靠对安、史“叛贼”大加挞伐的传统史料,他们是以王朝政治来衡量一切的,即便他们把安、史看作“胡人”,那也是汉族士大夫眼中的“杂种胡”。事实上,正如我们下面所论证的那样,安禄山、史思明都是典型的胡人,我们研究这种胡人,需要与散布在内陆亚细亚的整体胡人加以对照,应当从内亚史的角度来分析这些胡人的性格,这样我们才能透过传统史料,看出一些传统史家无意留给我们的珍贵记录。 过去从来没有人注意过安禄山叛乱的宗教背景,但实际上在传统史料中有着明确的记载。本文就是从论述安禄山、史思明等叛乱首领的种族出身出发,利用近年来进步很大的粟特研究成果,从安、史等人成长的粟特聚落及其宗教环境,来揭示史料中所暗示给我们的安禄山叛乱时所利用的祆教号召。 安禄山的种族来源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探讨。自五、六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对敦煌吐鲁番出土汉文和伊朗文(包括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于阗文等)文书的研究,为这种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使我们能够对已知的史料给予新的解说。近年来中原地区发现的一些粟特首领萨保的墓葬,也为我们了解入华粟特人的社会生活和宗教文化面貌提供了图像数据,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安禄山等人的种族特征。 安禄山的粟特种族特征 要说明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叛乱的宗教背景,首先应当厘清他们的种族来历以及他们的成长环境,即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粟特胡人聚落的情况。 关于安禄山的种族,早在1925年,桑原骘藏就根据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认为是康国出身的粟特人【2】。向达肯定了这种看法【3】。陈寅恪更进一步指出,安史之乱时期唐人所说的“杂种胡”,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九姓粟特胡人【4】。1955年,蒲立本(Edwin G. Pulleyblank)从姓名、来源等方面,详细论证了安禄山是生活在漠北突厥汗国内部的粟特人安延偃的儿子。他不同意安禄山本姓康的说法,强调他可能是从六胡州而进入漠北的粟特人。开元初,突厥内乱,其父亡,与其叔安波注二子逃亡入唐【5】。至此,安禄山之为粟特人似乎已成定论。40年后,福安敦(Antonino Forte)反驳蒲立本的观点,认为当时人说安禄山本姓康是毫无疑问的,但他认为安波注和延偃都是突厥人,他们在投奔安贞节后,才冒姓安氏【6】。 安禄山随母在安延偃部落的时候,正是他的文化属性和价值观念形成的时期,那么他到底最终成为一个粟特人还是突厥人,这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安禄山的早年经历和种族归属问题仍需要加以考辨。 关于安禄山的来源,仍以中唐人姚汝能编纂的《安禄山事迹》卷上所记最详。其文曰: 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无子,祷轧荦山神,应而生焉。是夜,赤光傍照,群兽四鸣。望气者见妖星芒炽,落其穹庐。怪兆奇异,不可悉数。其母以为神,遂命名“轧荦山”焉。(原注:突厥呼斗战神为轧荦山。)少孤,随母在突厥中。母后嫁胡将军安波注兄延偃。 开元初,延偃族落破。胡将军安道买男孝节,并波注男思顺、文贞,俱逃出突厥中。道买次男贞节为岚州别驾收之。禄山年十余岁,贞节与其兄孝节相携而至,遂与禄山及思顺并为兄弟。乃冒姓安氏,(原注:案,郭汾阳《请雪安思顺表》云:本姓康,亦不具本末。)名“禄山”焉。【7】 安禄山之于唐朝,是叛乱的逆贼,但在河北地区,他却是个短命的皇帝,一直被尊为圣人【8】。就像历史上每一位皇帝或圣人一样,安禄山的出生也被赋予了一层神话的色彩,但透过神话,仍可看出一些历史的真相。 《安禄山事迹》称安禄山母为阿史德氏,为突厥巫。阿史德是突厥汗国中仅次于可汗家族阿史那氏的族姓,历代可汗所娶之可敦多出于此姓。我们不太确定安禄山的突厥母亲是否真的出自阿史德氏,也可能神话的制造者需要给安禄山找到一些王家的血统,故此把他的母亲说成是阿史德氏。族属突厥的阿史德氏和某个康姓粟特人一起生下这个孩子后,取其名为“轧荦山”(古音*·at-l?k-san),《资治通鉴》作“阿荦山”(古音*·a-l

文档评论(0)

luckyh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