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docx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格式 编辑整理 WORD格式 编辑整理 专业知识分享 专业知识分享 1 1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 高职专业目 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 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 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 3 年为主。高等职业学校 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 3 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者,修业年限以 5 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 完善学分认定、 积累 与转换办法。 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 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 成学业。 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 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 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 业类 (代码) 对应 行业 (代码) 主要职 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 能等级证书举例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 对应行业 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 《国 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 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党和国家对 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 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 ??…需要, 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 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 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 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业教学标准和通过企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提出的有关具体要 求,研究确定并分条目列举。 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 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 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 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 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 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能够 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 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 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具有感 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 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知识。 包括对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的培养规格要求。 能力。 包括对通用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等的培养规格要求。 其中通用能力一般包括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 理、信息加工能力等。 五、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公共基础课是各专业学生均需学习的有关基础理论、 基本知 识和基本素养的课程,专业课程是支撑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 标,掌握相应专业领域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课程设置及教 学内容应基于国家相关文件规定, 强化对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 支撑,融入有关国家教学标准要求, 融入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技能, 注重与职业面向、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 (一)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 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将德育、 语文、历史等国家课程和数学、 外语 (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列为公 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 养等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高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将思想政治理论 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 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 公共外语、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 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 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 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注重学生职业能 力和职业

文档评论(0)

dianxin12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