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探索生命智慧使命XXXX.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做学问的道理,在于明 白要发扬人们的美德;在于要革除旧习,勉作新人, 在于亲近民众,回归生活;在于要达到德才兼备、 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 确定努力的方向;有了确定的方向,心志才能清静; 心志能够清静,情绪才能安定下来;情绪安定下来, 才能够周全地思考;思考周全了,才能有所收获, 取得成效。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原因和结果,都 有开始和终结。知道什么该先,什么该后,就接近 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才成 长之道的顺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 —— 这就包括了生命智慧使命教育。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 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进道矣。 ? 知止(目标) → 能静(心静) → 能安(安 定) → 能虑(思考) → 能得(收获)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进道 矣。 —— 这个顺序即是“道”的普遍规律。 ? 教学过程,遵循同样的规律。 ? 格物、致知 —— 主要是智慧教育 ? 诚意、正心、修身 —— 主要是生命教育 ? 齐家、治国、平天下 —— 主要是使命教育 格物 → 致知 → 诚意 → 正心 → 修身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 ? —— 八条联在一起,就是生命智慧使命教 育。 ? 孔子在《论语》中是强 调生存教育、智慧教育、 使命教育。生与死有关 联。《论语》中有 38 处 讲死。 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 之 (11,6) 知者乐仁者寿不知老之将 至 (6,7)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6) 教育新探索:生命 ? 智慧 ? 使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查有梁 ? 查有梁的文章可搜索“中国兴华科学教 育网 ”: “查有梁专栏” 或“查有梁 博客“,即可得到近三年的多篇文章。 在网上搜索”查有梁“也行。 ? 查有梁的电子信箱: zhayl@ ? 手机: ? 地址: 610072 ,四川成都市一环路西一 段 155 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一、生命智慧使命教育的基本理论 ? 教育的核心理念是: ? —— 生命教育、智慧教育、使命教育 —— 三者不可分割! —— 三者有机结合! —— 三者缺一不可! ? 生命是可贵的,使命更为可贵。所有的生 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具有生 命,但是,惟独人才懂得使命。是生命给 予了使命以根基,是使命提升了生命的价 值。没有生命,使命难以实现;没有使命 ,生命就显得平庸。生命具有自然属性, 使命具有社会属性。“生命和使命”价值 是统一的。对于教师而言,使命价值与生 命价值,同样重要。实现使命的关键是需 要智慧。生命、智慧、使命,不可分离。 使命教育 智慧教育 生命教育 ? 生命教育的案例: 案例 1 :读《天梯之上》; 案例 2 :读《云上太阳》。 ? 智慧教育的案例: 案例 3 :如何给学生写评语等; 案例 4 : 50 年教学的 20 条经验。 ? 使命教育的案例: 案例 5 :爱因斯坦、钱学森成才之道; 案例 6 :为北川中学撰写校训释义 ? 我对“生命 · 智慧 · 使命”教育的四点感悟: ? 感悟 1 :要做一位好教师,必须有一个好的心 态。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 ? 感悟 2 :由于你的教育,有可能改变一个人一 生的命运。这个世界的未来因而变了样。 ? 感悟 3 :教师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我们教师一 定要从古今中外的智者贤人那里去寻找智慧 ? 感悟 4 :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我们要充分关 注现实,要有所创新,继往而开来。 生命教育的宗旨是: 平安 快乐 幸福 健康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目的,也是手段 ? A. 接受高人的智慧点拨(理性的幸福) ? B. 满足生活的合理需求(行为的幸福) ? C. 克服生命的痛苦挫折(情感的幸福) ? D. 分享完成使命的魅力(交往的幸福) ? 快乐是一个过程;幸福的总体状态。 ? 儿童好问,学而之知;儿童好动,行而之 知;儿童好奇,情而之知;儿童好玩,群 而之知。 - 这些都带来快乐! ? 父母和教师不自觉地“虐待”儿童的四种形式 ,也是儿童不快乐、不幸福的四大原因: ? A. 强迫成才,孩子逼疯。厌学逃学,忧郁自杀 ? B. 打骂体罚,孩子痛苦。皮肉之苦,心灵之痛 ? C. 溺爱放纵,孩子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