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动性能品质的主客观评价方法文档幻灯片.ppt

汽车运动性能品质的主客观评价方法文档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1 乘坐舒适性的评价内容 乘坐舒适性的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1. 座椅振动 评价路面传递到座椅上振动加速度大小及人的舒适程度 2. 方向盘振动 评价在试车场通过横向接缝(或模拟火车道轨)路面、短波路面和高 速公路等路面激励下方向盘振动大小 3. 结构振动 设计时尽量将车身的结构模态频率与和其连接的结构件的模态频率分 开,否则两个系统之间会发生共振。 4. 非簧载振动 评价在轻微颠簸路面行驶时,车辆非簧载质量垂向的振动情况 5. 突变感觉 评价通过凸块时加速度突然变化的感觉 6. 头部颠簸 评价车辆从一侧向另一侧抬起运动引起的头部不舒适的横向颠簸 7. 振动衰减 车辆后轴通过凸块后,振动的衰减快慢程度 8. 车身俯仰 根据乘客可以感受到的俯仰角、俯仰角加速度的幅频特性、阻尼特性 进行评价 9. 侧倾角变化率 根据人感觉的汽车侧倾变化快慢来评价汽车的侧倾舒适性 10. 侧倾角 评价感觉到的车身侧倾角的幅频特性、阻尼特性 11. 侧倾摆动 人对侧倾摆动的感觉来评价汽车侧倾舒适性 32 加速性能与品质的评价内容 动力性主观评价结果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起步加速 行驶中加速 各档加速 转弯加速 爬坡性能 油门踏板感觉 油门阶跃 加速跑偏 加速俯仰 加速抖动 加速时转向失中 A车 B车 C车 D车 E车 33 加速性能与品质的评价内容 动力性主观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1. 起步加速 不同油门开度下加速性及加速平顺性 2. 行驶中加速 评价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加速性能,也反映上汽车的超车能力 3. 各档加速性 评价各个档位加速性能感觉 4. 转弯加速 评价车辆转弯时的牵引力和加速性能 5. 弱附着路面加速 评价车辆在低附着、对开路面等路面的牵引力和加速性能 6. 爬坡性能 评价乘用车的爬坡性能 7. 油门踏板感觉 油门的响应、踏板力及其踏板行程 8. 加速跑偏 行驶路线偏离程度,掌控的难易 9. 加速俯仰 评价加速过程中车身出现的俯仰角及随时间的变化 10. 加速抖动 加速过程中不应该抖动 34 制动性能与品质的评价内容 制动性主观评价结果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制动效能 制动热稳定性 制动直线稳定性 弯道直线稳定性 制动操纵性 制动点头 制动耸车 制动振动 制动踏板感觉 A车 B车 C车 D车 E车 系列6 系列7 系列8 系列9 系列10 35 制动性能与品质的评价内容 制动性能与品质的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1. 制动效能 评价在不制动条件下可得到的制动效能 2. 制动热稳定性 评价制动系统抗热衰退性能 3. 制动水稳定性 评价制动系统抗水衰退性能 4. 制动直线稳定性 评价在直线制动过程中是否出现甩尾和跑偏 5. 弯道制动稳定性 评价转弯制动行驶时的保持车辆稳定前提下所能达到的制动效能 6. 制动操纵性 车辆是否可按驾驶员意图行驶,操纵车辆难易程度以及稳定性如何 7. 制动点头 评价制动过程中出现的俯仰角度及其随时间的历程 8. 制动振动 评价车辆制动时出现的振动现象及其振动强度 9. 制动踏板感觉 9.1 制动踏板自由行程 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是否合适 9.2 制动踏板力 制动踏板力是否合适 9.3 制动踏板行程 踏板行程是否合适 9.4 踏板渐进性 制动减速度与踏板力合适的线形关系 9.5 踏板响应 制动车辆响应是否合适 9.6 制动迟滞作用 制动响应 2020/5/9 36 国外汽车设计公司的主观评价 体系 中国汽车报社、汽车族杂志社、年度车型评车组专题讲座 —— 汽车运动性能 ( 品质 ) 的主客观评价方法 37 ? MIRA 主观评价体系之一( H ) 1 稳态转向 Steady State Cornering 1.1 至最大侧向加速度时的操纵平衡(不足 / 过度转向) ending balance (Under/Oversteer)up to max.latac 1.2 随侧向加速度的渐变性能 Progressive behavior with change of latac 1.3 极限性能 Limit behavior 1.4 路线保持舒适度 Ease with which a line is held 1.5 车身侧倾角度 Degree of body roll 1.6 总体评价 Overall 中国汽车报社、汽车族杂志社、年度车型评车组专题讲座 —— 汽车运动性能 ( 品质 ) 的主客观评价方法 38 2 瞬时转弯 Transient Cornering 2.1 平整路面上转弯响应和准确性 Turn in response and precision on smooth surfaces 2.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