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2】不限流量套餐(标注版).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考精品讲义 获取更公考资料,可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添加微信 温馨小提示: 用电脑看资料的同学直接用手机扫描即可。 用手机看资料的同学,可利用手机的屏幕截屏功 能,把二维码页面截屏,然后把截屏发到微信的聊 天窗口,即可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公众号了。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更多公考资料,加微信:gongkao16842 公考精品讲义 忽悠消费者的“套路思维”早该叫停 一段时间以来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网络流量“不限量”套餐已悄然 下架,目前京城营业厅已不见“不限量”踪影。另据报道,在被工商 认定为虚假广告、遭消协质疑、工信部也点名批评勒令整改后,三大 运营商内部发文明确要求,“不许在营销中使用‘不限量’的说法, 相关产品也都下架被新产品替代”。 运营商大肆宣传的“不限量套餐”,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是“流 量无穷”“敞开用”,但实际上,所谓的“不限量套餐”却有限量,被 戴了“隐形帽子”,设了“隐形上限”。当消费者使用的流量触及“隐 形上限”时,就会被限速,甚至会被断网,连另行付费使用套餐外流 量的资格也被限制剥夺。 显然,“不限量套餐”是一个营销套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违背了法定告知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欺骗、误导了消费者,侵犯了消 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以及相关实质权益。而今,三大运营商集 体叫停“不限量套餐”,将其更名为“畅享套餐”,起码在服务产品的 名称上更贴近实际,在广告宣传中也剔除了一些误导性因素,这是一 种合理回归,是一种整改性纠偏,也是消费者和消保组织维权的胜利。 当然,运营商叫停“不限量套餐”并不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终点, 也并不能让消费者高枕无忧。仅就此次“不限量套餐”的营销整改而 言,一些地方的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依然未改口,开口闭口“我们这 款不限量产品”,在运营商的网站、APP 的个别子栏目中,“不限量” 1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更多公考资料,加微信:gongkao16842 公考精品讲义 字样还健在。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消费者对运营商整改的彻底性 难以放心,对“畅享套餐”的换汤不换药也有了隐忧。 更何况,运营商还有其他很多套路——7 月 25 日,中消协发布 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电信服务类投诉16100 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3%。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套餐资 费不明确,告知不翔实、收费名目繁多且强制收取费用;运营商设置 陷阱,诱导消费者使用,擅自收取有偿服务费用;话费及流量使用情 况的计算无第三方监管;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更改消费者套餐或开通 增值服务……这些套路给消费者挖了一个又一个“坑”,令消费者防 不胜防。 运营商更该叫停忽悠消费者的“套路思维”,拿出足够的诚意, 守住法律底线、诚信底线,严格履行法定义务,把每一款套餐产品、 每一次广告营销行为都纳入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轨道,把话说到 明处,把账算到明处,把钱赚到明处,充分尊重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给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公平、放心的消费环境。 同时,消保组织、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电信行业主管部门等也该放 宽视野,加强对运营商其他套路的关注,通过行政约谈、行政指导、 发布消费警示、公益诉讼、案件查处、诚信惩戒、行业整改等方式破 解运营商的套路,倒逼运营商增强自律意识、维权意识,规范经营行 为。如此,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有利于维护电信市场秩序, 促进电信市场的健康发展。(via 人民网) 2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更多公考资料,加微信:gongkao16842 公考精品讲义 叫停不限流量套餐并非终点 曾被称为

文档评论(0)

5844763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