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暑期
调查组员:彭秀娟,胡新彩,杨琴,姚静文,韦祖勇
调查方式:图书,网络等
前言:
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先进,开放的工业文明和思想文化涌入中国,中国社会由此发生了各种变化。20世纪50年代后,人民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同时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而显得单调,呆板。改革开放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经济快速发展,广大群众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科技成果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20世纪末,互联网的影响迅速增大,在改变民众的社会生活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增进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我们做了以下调查报告
一:服饰习俗的变化
中国服饰习俗源远流长,各时代都有绚丽多彩的服饰。至清代中国服饰则多以长袍马褂为主,女子则穿旗袍。民谚有“孔雀翎,马蹄袖”之说。服饰具有体现等级森严、褒衣博带特点,这些弊端与近代人的平等要求以及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为此,部分中国人开始接受西式服饰。
在19世纪50年代,香港、广州即有人模仿洋人打扮,华商更多有穿洋装者。戊戌时期康有为力倡“易服”。
20世纪初,当时青年穿西服的人渐多起来。当时的出“洋”留学生更多着洋装。清亡后,还曾出现过“洋装热”。
此外,洋式衬衣、绒衣、针织衫、西裤、纱袜、胶鞋、皮鞋等都渐渐普及推广,总之,中国服饰中的西方因素不断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装则是近代中西服饰合璧的最典型标志。
在服饰民俗中,鸦片战争前后,西方人到中国,首先看到的就是蓄着长辫子的男人和裹着小脚的女人,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人这种装束形象有了显著改观。首先,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派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912年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
戊戌时期,一般开明人士也发出了剪辫的呼声。辛亥革命爆发后,辫子陆续剪掉。民国的成立更带来了短发的普及。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7.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铁路与公路:在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因地区而异。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平民百姓外出,多以步行为主。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南、西北地区的沟通。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3. 水运和航空: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新中国成立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放宽并最终取消了这些限制。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从此,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官商通用。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到1949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仅0.05%。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四.居住习俗的变化
中西居住习俗差异较大,这里既有都市化程度问题,也有不同的风俗问题。皇家建筑是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平度2018年蓼兰镇西何家店村滑溪头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示.doc VIP
-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电商达人LV1-LV2等级提升试卷.docx VIP
- 捷顺智能道闸安装调试说明书a 1.pdf VIP
- 37、餐厅菜品研发流程.pdf VIP
- 平度市2018蓼兰镇西何家店村、滑溪头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示.doc VIP
- 医院设备科干事面试题及参考答案结构化面试题.docx VIP
- 2025庆元旦迎新年晚会PPT模板.pptx VIP
- 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pdf VIP
- 房地产市场年报-2020年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年报.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