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操纵技术精品.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选 优选 优选 优选 优选 优选 原子操纵技术 优选 * * 原子操纵技术或分子操纵技术,是一种纳米级微细加工技术,是一种从物质的微观入手并以此为基础构造微结构、制作微机械的方法。 优选 * 1.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单原子操纵技术 近年来,STM不仅使得人们的视野可以直接观察到物质表面上的原子及其结构并进而分析物质表面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它还使得人们可以在纳米尺度上对材料表面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甚至可以操纵单个原子、这一特定的应用将会使人类从目前微米尺度的加工技术跨人到纳米尺度和原子尺度,成为未来器件加工(纳米电子学)和分子切割(纳米生物学)的一个重要于段。 优选 * 1.1扫描隧道显微镜单原子操纵和纳米加工技术 STM的针尖不仅可以成像,还可以用于操纵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最简单的方法是将针尖下移,使针尖顶部的原子和表面上的原子的“电子云”重叠,有的电子为双方共享,就会产生一种与化学键相似的力。在一些场合下,这种力足以操纵表面上的原子。但是,为了更有效地操纵表面上的原子,通常在针尖和表面之间加上一定的能量,如电场蒸发,电流激励,光子激励等能量方式(如图所示)。 优选 * STM 单原子操纵原理图 优选 * 单原子操纵 单原子操纵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单原子的移动(Displacement)提取(Extraction)和放置(Deposition)。在单原子操纵过程中,根据STM针尖到样品表面的距离不同(图2—23),其物理机理也不同。 当距离较小时(<0.4nm),单原子操纵将借助于STM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因为随着针尖和表面间距离的减小,在相同偏置电压的条件下不仅使针尖和样品表面间的隧道电流大大增大(可以增大1-2数量级),同时针尖和样品表面的“电子云”部分重叠,使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大大增强。这类单原子操纵的常用方法是先将STM的恒电流反馈切断,然后再将针尖进一步移向样品,使针尖到样品表面间的距离小于0.4nm。 优选 * 单原子操纵 当距离较大时(>0.6nm)时,STM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在单原子操纵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这样,原子的操纵则主要取决于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的纯电场或纯电流效应。这类单原子操纵的常用方法与前者正好相反,在操纵过程中STM的恒电流反馈始终处于工作状念,因此,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电流反馈的控制下保持在预先设定的某个大于0.6nm的距离。采用这种方法,由于在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不存在复杂的化学相互作用,因此可以比较容易地研究原子操纵过程中的物理机理。 优选 * 单原子操纵 目前,使用STM进行单原子操纵的较为普遍的方法是在STM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施加适当幅值和宽度的电压脉冲,一般为数伏电压和数十毫秒宽度。由于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仅为0.3-1.0nm,因此,在电压脉冲的作用下,将会在针尖和样品之间产生一个强度在109-1010V/m数量级的强大电场。这样,表面上的吸附原子将会在强电场的蒸发下被移动或提取,并在表面上留下原子空穴,实现单原子的移动和提取操纵。同样,吸附在STM针尖上的原子也有可能在强电场的蒸发下而沉积到样品的表面上,实现单原子的放置操纵。掌握好这种单原子操纵的电场蒸发机理就可以按照人们所期望的规律移动,提取和放置原子,实现单原子的可控操纵。以下将介绍这一领域所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 优选 * 1.1.1单原子的移动 1.用STM搬迁移动氙原子 1990年,美国IBM公司Almaden研究中心Eigler研究小组使用工作在超高真空和液氦温度(4.2K)条件下的STM成功地移动了吸附在Ni(110)表面上的惰性气体Xe原子,并用35个Xe原子排列成“IBM”字样,如图所示。这一研究立刻引起了世界上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并开创了用STM进行单原子操纵的先例。在Xe原子移动操纵过程中,他们只需将STM针尖下移并尽量地接近表面上的Xe原子,Xe原子与针尖顶部原子之间形成的范德华力和由于“电子云”重叠产生化学键力会使得Xe原子吸附在针尖上并将随针尖一起移动。 优选 * Xe原子的移动过程 优选 * Xe原子的移动过程 优选 * 2.用STM搬迁移动CO分子 用同样的方法。Eigler等在1992年又成功地移动了吸附在Pt表面上的CO分子,并用这些CO分子排列成一个人的形状。这个CO分子人的高度才5nm。 优选 * 3.用STM搬迁移动铁原子 1993年, Eigler等进一步将吸附在Cu表面上48个Fe原子逐个移动并排列成一圆形量子栅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