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ppt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社会 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朝代 夏 商 周 政治 经济 文化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 秦-清 (BC 221- AD 1912 氏族公社所有制即 原始公有制 土地国有制(井田 制)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然经济) 封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阶级 奴 隶 主 贵 族 地主阶级 殷人尊神事鬼 周人崇尚礼乐 教化 秦朝重法, 汉初黄老之学 从汉武帝到清 儒家思想是正 统 近代社会 1840-1949 列强侵华-中国逐步沦为双半社会 中华民族反抗-中国开始了近代化 农民阶级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爱国但缺乏理性,盲目排外) 地主阶级的反抗:抵抗派(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洋务 运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近代社会 资产阶级 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 :戊戌变法 革命派:孙中山、黄兴:辛亥革命 激进派:陈独秀、胡适:新文化运动 二者兴起的根本原因都是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失败的原因都是都是资产 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共产党诞生(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不符合 国情,“左倾”。中共二大提出符合国情的革命纲领:最低:反帝反封建;最高: 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阶级专政) 国民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党内合作;形成标志:1924国民党一大)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初仍坚持城市 中心的革命道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均失败,将剩余革命力量转到山区,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1937-1945)(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党外合作,合作初步形成 标志:1936年西安事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四次大规模战争,共产党 坚持敌后抗战,取得百团大战等胜利,开辟国际战场。 解放战争(两个阶段,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阶段:参加重庆谈判,召开政协 内战爆发阶段:战略防御打破国民党的全面和重点进攻;越过黄河、千里挺 进大别山解开战略反攻序幕;战略决战时期三大战役。最后胜利时期取得渡江 战役的胜利。随后、解放全中国,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基本取得胜利) 现代社会 (1949年 以来)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 成立三大民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成立) 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1954年代行全国 人大的职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后, 性质和职能发生了变化。成为爱国统一战线。 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法制建设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十六字法治建设方针 文革后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 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加强全面立法工作,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刑法、行政法、民法等各种 法律在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方针: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正式提出:80年代,提出谜底:解决 台湾问题;实践成功:港澳回归。 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三个方面:另起炉灶、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外交成就: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 20世纪70年代:一大片主要有三大外交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 美建交、中日建交。 现代社会 (1949年 以来) 新时期:不结盟外交政策有重大调整,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 外交目标,外交活动集中在三个方面。 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综合国力、 国内外形势。 西方 时代 奴隶社会 国家 古希腊 政治情况 奴隶制 民主制 法律 古罗马 英国 君主立宪制 确立和发展历程 梭伦改革为民主政治 奠定基础;克利斯提 尼改革确立;伯利克 里达到黄金时代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从零散到完整体系 特点及评价 特点:直接民主 主权在民,法律 至上,轮番而治等 评价:作用(对当 时雅典、对后世) 局限性(三个) 内容:三个 评价:意义(对 当时罗马、对后 世)本质:维 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权利法案》建立 1832年议会改革,18 世纪责任制内阁的建立 两党制的形成完

文档评论(0)

勤劳的小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