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十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 沈盼盼 (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3) 摘 要 : 近十年是民国电影研究加速发展的时期。左翼电影和抗战电影是电影创作研究的重 点, 许多学者对这一时期电影理论进行了探索 ,民国电影的外来因素影响、电影与电化教育的 关系及电影检查制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一些专题研究存在不足 ,史料建设和研究 方法有待完善。 关键词 : 电影创作 电影理论 综述 民国时期是中国早期电影从探索走向成熟的时期 ,也是中国电影逐渐民族化的时期。民 国电影研究是民国史和电影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取得了丰富的成 果。据笔者不完全统计 ,2000 年以来已出版专著 200 多部 ,发表论文 300 多篇 ,召开专题研讨会 多次。本文拟从电影创作、电影理论等方面对国内学术界近十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一概述。 一、电影创作 有学者将民国电影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 20 世纪 20 年代之前的萌芽与初创时期、 20 年代的尝试与摸索时期、 30 年代的兴盛与高潮时期、抗战时的突变与低潮时期和战后的成 熟与厚重时期。 [1] 对各个时期的研究不乏专著和论文 ,但大多数学者仍主要关注左翼电影和 抗战电影。 20 世纪 30 年代 ,夏衍、田汉等左翼人士加盟电影业 ,创作具有积极、先进色彩的左翼电 影, 并力倡电影批评、规范电影行为 ,掀起了左翼电影运动。袁庆丰以 1932 年的《火山情血》 为例探讨了中国早期左翼电影暴力基因的植入及其历史传递。  [2] 林伟民探讨了左翼电影生 存和发展的必然性 ,及其先锋性、鼓动性、真实性、时代精神和视觉形象性的现代性审美特 征。 [3] 赵小青分析了影片类型的转变和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 , 指出小知识分子女性和城市贫 民女性成为银幕上最常见的角色。 [4] 唐锡光阐述了左翼电影的寓言化倾向及其历史合理性。 [5] 张大伟梳理了左翼文艺作品的商业价值及它对左翼文艺和意识形态的推动。 [6] 张巍剖析了左翼电影创作观对电影剧作的影响。 [7] 陈浥分析了左翼电影运动对中国表演观念的推进。 周斌、刘诗兵也对此展开了研究。[9] 在左翼人士的推动下 ,电影批评蓬勃兴起。李道新对 1932-1937 年早期现实主义电影批评的批评目的、批评标准和批评方式进行了探讨。 [10] 李 然梳理了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批评中的民族话语在不同时期的流变规律。 [11] 还 有些学者考察了左翼人士为代表的 硬性电影论 者与 软性电影论 者的论争。黄献文分析了 两派的观点 ,认为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电影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的倾向性问题。 [12] 孟君以电 影本体为核心 , 对这场电影论争的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进行批评。 [13] 盘剑通过分析黄嘉谟的 电影观来揭示 软性电影论 的艺术观念。 [14] 安燕回顾了软性电影论者的观点 ,肯定其在电影 理论建构中的作用。 [15] 抗日战争的爆发 ,打断了正常的电影工作 , 动员抗战成为时代主题 , 大 量抗战电影出现。田本相、史博公介绍了《热血青年》 、《壮志凌云》、《英雄的中华儿女》等 14 部抗战时期的电影。 [16] 史公博还根据创作环境、 创作诉求与创作观念的差异 ,把 1932-2005 年间面世的抗战电影划分为五个时期 ,并分别进行了扼要的描述与阐释。 [17] 丁亚平剖析并评 价了 1937-1945 年电影的现实表现。 [18] 虞吉探讨了抗战时期 大后方电影 的特殊历史作用。 [19] 邬阳波具体分析了抗战时期纪录电影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肯定电影工作者的杰出贡献 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0] 黎萌介绍了战时纪录电影的数量、种类、原因、不 足并对其 真实性 和以政治宣教为目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21] 在 1937 年 7 月中国全面抗战 爆发前后 ,黄琳、张珂全面介绍了以埃德加·斯诺和尤里斯·伊文思为代表的数位外籍新闻 纪录片工作者在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的大量影像纪录活动并对他们对陕北革命根据地新闻 纪录片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及历史意义进行了总结。 [22] 此外 ,陈犀禾、 颜慧、索亚斌等学者 对战时电影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 , 以及抗战题材和教育题材的动画电影做了简单 的梳理。 [23] 孤岛电影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左眩从政治经济背景、社会动态、影片类 型和特征等方面对这种 特殊历史环境 下的 泛滥 做了一次简析。 [24] 郦苏元剖析了吴永刚 孤岛 电影中对人性的审视和讴歌。 [25] 乔晓英对孤岛时期的新华公司的发展契机和摄制活 动进行了梳理。 [26] 陈星星细致分析了 孤岛 时期上海电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