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家乡足迹.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寻家乡的足迹 一家三代人诉说家乡的巨变 2009-9-15 10:45:50 作者:薛宇豪 (本人) 我的家乡在漳浦县石榴镇玳瑁村,是革命老区村。家乡到处 群山环绕,绿林掩映。假期里,我背着照相机,带着笔记本,踏 着熟悉的坦途,去追寻家乡 60 年来的足迹。 爷爷:岁月沧桑中的艰辛 “我小时候家里太穷,记得我 10 岁就不得不耕作于田间地头, 那时候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榨取高额的地租,却不顾百姓的死 活。” “那后来呢?”我急切的询问。 “大约是 1949 年 9 月到 10 月吧,雄赳赳的解放军走进山村。 记得那时大家喜气洋洋,奔走相告——‘漳浦解放了’。那时在柯 永麟县长的领导下,我们打倒了富农地主,翻身得到了土地。我 们当时激动万分,但蹇顿的生活条件很快就冲淡了喜悦激动。” 爷爷话锋突然一转。 “那时农民靠天吃饭,一年辛苦劳作,会遇上台风、旱灾、 洪水、泥石流、该死的害虫,还有狂长的野草。庄稼依靠人力与 灾害争锋,但人力很难战胜灾害。因此虽然每年二次收稻,但是 一年中有一段黄青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 地瓜稀粥或稀粥地瓜。记得那时一碗饭,其实尽是地瓜,唯有碗 里面漂着一些稻谷。哎,每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家 中却仍然一贫如洗,连木瓦房都盖不起。一家人只能蜗居在茅屋 子里,要是没下雨倒还好哩,若下雨啊,茅屋子里肯定滴答滴答 响个不停·····” 爷爷平静地回忆当年岁月的艰辛。 爷爷像是一本历经沧桑的书,每一道皱纹都是沉重的一页。 爸爸:袅袅炊烟中的温饱 当我询问爸爸少时的生活时,爸爸顿了一下,然后像品茗似 的娓娓道来;“那时候家里面虽砌上了木瓦房,但是清贫拮据度 日,姐弟一家人生活都只能勉强维持。你的姑伯们跟我一样,每 天走在迢迢而崎岖的放学路上。到家后出门,我便成了执鞭的牧 童,在草丛里静默的看着老牛安详地吃草,用粗糙的双手不时拍 打掉身上的灰尘。直到黄昏,我才领着牛慢悠悠地回家。那时最 常见也最迫切见到的便是千家万户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 香。在落日薄岚里,那飘散的百缕炊烟便是饭菜对田地间的农人、 背粪筐的老叟和牧童的悠悠的呼唤。走在炊烟相伴的小路上,我 更感到莫名的激动。到家后,吃的只是咸菜干、豆乳。虽然吃的 烦厌了,却还是要吃、想吃。偶尔吃到一碗肉油饭,便可兴奋好 几天······” “难道没有肉吗?”我打断了爸爸的话。 “有,春节的时候。你知道吗?那时全家最大的快乐就是逢年过 节。因为你奶奶终于能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那时我常想,要 是天天那样该多好!直到我读高中时,饭菜才渐渐丰富起来。到 了现在,终于能够天天那样了。 “在那个没有电视、手机的 80 年代,那一缕缕袅袅飘升的炊烟, 便是我那时的珍贵的回忆。”爸爸说完,品了一口茶。 爸爸像是一瓯品不完的茶,一瓯在手,想必其意也悠悠. 我:富裕山庄中的一抹曙光 我背着照相机,拍下家乡一个个精彩镜头。 村口——冉冉升起的煦日镀亮了袅袅的炊烟。“笛笛……”村口 响起了一连串的喇叭声,一批批驾驶着崭新的摩托车的青年男女 涌来,络绎不绝,驶向了柏油马路。休闲装、运动服、工作服使 人眼花缭乱。男的神采奕奕,女的鲜明大方,若不是蜿蜒群山相 映,你准会以为是城市一族。他们驶向何方呢?赶集?串亲戚? 都不是,他们是城镇企业赶着上班的职工。近年来,乡镇企业不 断发展壮大,食品饮料、针织品、机械电子、交通运输、化工建 筑等产业,星罗棋布地开发、振兴着家乡的经济。 村口是家乡的名片和门户,从这里涌出的,不再是背粪老叟、 牵牛牧童,而是一群蓬勃上进的山里人。 屋内——光莹耀眼的太阳镶嵌在天边,老人大多回屋子里小 憩。会枯燥无味吗?会寂寞吗?都不会,自从县城架起了卫星天 线,建起了如剑般的广电大厦,电视机便更加神奇了,世界浓缩 在遥控机里,遥控则操在老奶奶的手心中。于是,五洲风光旖旎 和中华风采就在桌面上铺展;京剧、芗剧、潮剧在新宅里表演; 各地新闻和科学探索在大厅内讲述;羽毛球、乒乓球、排球在庭 院中角逐。精彩绝伦的节目丰富了老人们的生活,更焕发了老人 家的矍铄年华。 屋内是家乡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数字电视机取代模拟电视, 文化生活便像涓涓细流,

文档评论(0)

LF201908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