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内容 提要】 网络 是 现代 进步的一个坐标,它给人类带来美妙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了一 系列的网络伦理 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有关,也与网络 中人性的异化有关;既有网络伦理自身的 理论 根源,也有网络运行的外部根源。本文旨 在揭示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以便为问题的解决和控制提供有价值的思路。【摘 要 题】专题探讨【关 键 词】网络/网络伦…… 【正 文】      网络(Network),是指由 电子 计算 机、远程通讯等技术联结世界各个国家、部门 及个人的高速信息交互系统。它蕴藏了巨大的潜能,但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建设的 发展 ,也带来了道德冷漠、人际情感疏远、网民隐私受到侵犯、安全受到威胁等网络伦理问题 。也就是说,人们“应该”如何使用网络;怎样发挥其正面效能而避免其负面作用;怎样使 人“合理”、“善意”地使用网络技术而不是利用其发生危害,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 世人面前。建立相应的网络伦理规范,以避免和制约网络技术被盗用和加入恶意,是 时 代 赋予我们的 历史 任务;而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无疑有助于认识和把握网络伦理问题 的实质,并为网络伦理问题的解决和控制提供有价值的思路。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 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技术内部根源   随着 科学 技术的发展,人们愈发广泛地承认:现代技术是现代文明得以建立的基础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文明的未来将被技术控制和决定。网络虚拟社会 伦理问题的 产生同样也离不开支撑虚拟社会繁荣的网络技术层面上的根源。      (一)网络技术及网络建设“先天不足”   1.从网络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的建立始于军事需要。   1957 年美国国防部(DoD)组建了高级 研究 计划局(ARPA ),开始将计算机网络 技术 应用 于军事领域,并组建了互联网(Internet)的前身:阿帕网(ARPANET )。   在互联网建立之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更谈不上对网络辅以必要的人文关怀, 这种缺乏论证的表现是:“在 科技 发展的历程中,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决策层往往有意无意 把伦理因素视为无关宏旨的因素而略去,由此引发了诸多伦理、 法律 等社会问题。” (注 :宋建国:《生命哲学 》,《世界科技与发展》(成都),1999 ,5 :P79 ~83. )事实 上,“技术决不仅仅意味着由所谓科学真理决定的正确无误的应用,科技的发展使风险内 在于现代技术的构成要素。” (注:邱仁宗:《生命伦理学 》,上海出版社,1987 , P30.) 自然 ,这种风险也包括对伦理道德所造成的解构与重构。   自从 1988 年莫立斯蠕虫在 Internet 上蔓延、造成 经济 损失不少于 1000 万美元的事 件发生以来,网络伦理问题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日见突出。   在托夫勒看来,当我们目睹 工业 文明的机构一个接一个地在无效和腐败的泥潭中崩 溃时,我们已经闻到了这种衰亡着的文明“道德”腐烂的气息,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创造 一个新的文明”和道德。   我们这里不去研究托夫勒对文明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是否正确和合理,也不去论证究 竟新旧文明之间的冲突强度和表现在什么方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通过对信 息时代众多现象的观察,较敏感地发现了人类道德问题上的新情况,正确地指出了随着人 类信息交往方式的变化,人类将出现新的,并且也需要新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2.网络技术的特点易于诱发伦理问题。   首先,网络的快捷、便利和虚拟的特点易于导致大量的不道德、反道德的信息侵犯人 们的道德心理,抑制健全道德人格的形成,致使群体道德水平下降。在现实社会中,人们 之间的交往面相对狭窄,人与人的关系主要以家庭、家族、邻里、亲友以及充分放大了的 家庭——国家的方式存在和维系着。在熟人圈里,人们至少也要努力做得没有让人说三道 四、指指点点之处,丢面子的缺德行为大多干不出来。但一旦进入周围没有熟人的公共社 会,那条由熟人的目光、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是很容易崩溃的。   与这一点相联系的,就是一些“私德”尚可的人,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往往却表现不出 应有的公德。相反,“反正没有人认识我”这种意识,恰恰成为一些人无视公德的最好借口 。似乎只要避开了对自己有实质约束力的监督、管理者的目光,我

文档评论(0)

qicai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