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doc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摘要: 本文研究了规则钢筋混凝土(RC)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几个关键问题,给出了RC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基本步骤。通过算例说明了设计的基本过程,并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RC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目标位移;变形解构;变形能力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of RC Frame - Core Wall Structures Abstract: Some key problems in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DBSD) of RC frame – core wall structures are discussed, and basic steps of displacement-based design of RC frame – core wall structures are proposed. The DBSD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illustrated by a case study and verified by pushover analysis. Keywords: RC frame-core wall structures;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target displacement; deformation decomposition; displacement capacity 1.前言 目前,各国建筑结构抗震规范中采用的方法多是基于承载力的设计辅以层间位移验算。自上世纪九十年代Bertero R和Bertero V V[1]明确提出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方法以来,这种新的方法受到了研究者和工程师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是指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以结构的位移为目标进行结构及构件设计,使其满足预定的性能要求。 本文介绍了RC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基本思路,研究了其中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RC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和基本步骤。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规则RC框架-核心筒体的设计过程,并利用静力弹塑性分析进行了验证。 2.RC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方法 建筑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基本思路为:首先根据地震等级、结构类型和结构布置等确定目标位移,然后根据结构整体位移要求得到为构件的目标位移角,最后对构件进行变形能力设计,使其满足给定的变形要求。下面分别介绍这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目标位移的确定方法 目标位移,即结构的位移要求,是指结构在一定强度等级的地震作用下,给定的结构性能水平和破损程度所对应的最大位移。目前确定结构目标位移的方法主要有能力谱法[2]、位移谱法[3]等。本文提出根据层间位移角限值和侧移模式确定结构目标位移的方法。 层间位移角与结构的性能水平密切相关,A. Ghobarah[4]等定量的研究了各种RC结构的破损程度与层间位移角的关系,SEAOC[5]也给出了RC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这样,利用层间位移角和侧移模式,可以直接根据结构的性能水平确定目标位移。 图1为RC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典型倾覆弯矩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为剪力墙承担的倾覆弯矩,空白部分为框架所承担的倾覆弯矩。为结构的总高度,为剪力墙的反弯点高度,称为等效高度。 图1 RC框架-核心筒倾覆弯矩 Fig 1. Overturning moment of RC frame-core wall 等效高度以下的剪力墙倾覆弯矩分布接近直线,可以用直线来近似,而等效高度以上的剪力墙倾覆弯矩很小,可以近似的取为0。这样,RC框架核心筒体结构的弹性侧移模式为 (1) 式中,为第层的侧移,为第层的高度,为筒体底截面的曲率。 筒体屈服后,在墙底部出现集中塑性铰,筒体绕塑性铰发生塑性转动。当筒体的塑性转角为时,剪力墙的侧移为 (2) 式中,为筒体截面的屈服曲率,等效塑性铰长度。 根据结构在给定等级地震作用下可接受的层间位移角,可以得到结构的目标位移为 (3) 2.2 框架的变形解构规则 通过变形解构规则,得到对应于结构整体位移要求的构件目标位移角。对框架,可以用框架节的侧移来表示每层的层间位移。如图2,框架节的侧移由梁、柱和核心区的变形产生,其中梁、柱和核心区的剪切变形较小,可以忽略,而核心区的塑性变形主要为纵筋的拔出,可以归入梁、柱的塑性变形,这样,框架节的侧移可以表示为 (4) 或 (5) (

文档评论(0)

139****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