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件.ppt

完整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 文中哪些人感受到桃花源的“乐”? 三、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一 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看。 男女、老幼、渔人 ( 1 ) 男人 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 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 ( 2 ) 女人 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 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 3 ) 老人 (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 4 ) 小孩 (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 5 ) 渔人 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 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1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 之”? 2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3 、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4 、桃花源的环境和其中的人有什么特点? 5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 惋”? 6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7 、渔人离开桃花源“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 再访,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遂迷”“未果”,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 “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 以致迷路忘返;“忽逢”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 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 人以前未曾见过的。 2 、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 自然景色 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风景幽美,渲染出一种神秘的色彩,扣人心 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3 、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经过了“林尽水源” → 山有小口 → 舍船从口入 → 复行 → 豁然开朗的过程才进入。 这表明桃花源的曲折、隐蔽、幽深,与世 隔绝,难于发现。 4 、桃花源的环境和其中的人有什么特点? 环境 自然:优美宁静 社会:安乐幸福 桃花人 热情好客 民风淳朴 与世隔绝 5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 “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6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 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 不得埋下伏笔。 7 、渔人离开桃花源“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 后再访,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遂迷”“未 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地 方,也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 想圣地,可遇不可求。 ☆ 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 与“不足为外人道也”相呼应 文章结构: 为什么 寻不到?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桃 花 源 记 陶渊明(晋)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有我可爱的故乡 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 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 啊 ! 故乡 ! 生我养我的地方 无论我在哪里放哨站岗 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有我迷人的故乡 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 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 啊 ! 故乡 ! 终生难忘的地方 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 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 啊 ~~~ 故乡 ! 终生难忘的地方 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 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 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我们学生时代最美妙 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说 说你你的感受。 注意:结束幻灯放映,双击播放歌曲! 歌词对环境描写具体。桃树环抱的村庄,明净的水面映着盛开的桃 花,在如此美丽的地方,又传来孩子们的欢笑,显现姑娘们喜悦的 脸庞,这一切巧妙地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人文风景画卷,激发了人们 后来读到了毛泽东的诗词,查阅资料,才让我知道了“桃 花盛开的地方”指的是“桃花源”,是一个令无数文人墨 客向往的美好境界 。 七律 · 登庐山 作者: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真的有那么一个地方吗? 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 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 “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 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 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 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 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 421 年,当时政治黑暗,军 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 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 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 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 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 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喧宾夺主 《桃花源记》是诗的小序,诗和序 的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