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年).pdf

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年).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建设发展方案( 2019— 2025 年)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以下简称野外观测基地)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长期野外定位观测获取科学数 据,开展野外科学试验研究,加强科技资源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 保障。为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行业野外观测基地的建设发展,依 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8 〕4 号)、《国 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 2019— 2025)》(国科办基〔 2019 〕55 号) 等,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体 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 在自己手中。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科技 创新机制,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室、试验基地、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 台,加大资源开放共享力度。交通运输点多、线长、面广,服役环境对基础设施安 全性、耐久性影响很大。野外科学观测作为工程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交通运 输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特色和基础。建设野外观测基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 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补齐行业基础研究 和应用基础研究短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的具体措施。 二、总体思路 (一)基本原则。 系统规划,统筹推进。根据行业需求和交通运输各学科领域发展需要,综合考 虑区域代表性和基础条件,按照成熟程度,分轻重缓急,统筹推进野外观测基地布 局。 强化基础,提升能力。加强野外观测基地基础设施、 仪器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规范化的观测指标体系,改善野外观测基地条件,提升野外科学观测试验 能力。 开放共享,协同合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统一数据采集、传输、存储 等方式,加强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共享。积极推动野外观测基地向国内外科研单位 和科研人员开放,支撑重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科学评估, 动态管理。 制定科学客观的野外观测基地评价体系, 实现动态管理、 优胜劣汰。建立以依托单位为主、社会多方投入的保障机制,对野外观测基地给予 稳定支持。 (二)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在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特殊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等方面认定 20 个左右的野外观测基地, 基本涵盖我国交通运输所处的自然区划和典型地质条件。 建立规范的野外观测基地运行管理制度,改善观测和试验研究条件,加快提升 行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在人才培养、成果推广、开放共享和科学普及 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三、统筹野外观测基地布局 根据新时期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要,在基础设施长期性能和特殊环境重 大工程安全 2 个方面,依托一批基础条件优势明显的单位,整合重点实验室、研发 中心等野外观测研究力量,形成学科体系完整、空间布局合理、管理体制完善的野 外科学观测体系。 (一)基础设施长期性能。 围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安全、耐久的需求,针对不同区域气候、水文、地质等 特点,按照 覆盖全国、网络布局“ ”的思路,在公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航 道、船闸等基础设施领域布局建设长期性能野外观测基地,形成覆盖全国不同自然 区划、不同水文地质条件的观测研究网络,积累基础设施长期服役性能数据,掌握 基础设施结构、材料的长期性能演变规律和运行状态,为工程结构安全、设计标准 完善、养护科学决策等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及养护的 科学化水平。 (二)特殊环境重大工程安全。 特殊地质条件领域。 为掌握不同地质条件下交通基础设施损伤演变及灾变机理, 在高寒高海拔等地区建设野外观测基地,针对环境因素、交通荷载、设施服役性能 等开展系统性、长期性的观测研究,优化有关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升重大工程耐久 性和可靠性,为川藏铁路、青藏高速公路、高海拔机场等重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yf663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20140062000006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