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及形体的演变.docVIP

文字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及形体的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字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及形体的演变 一、汉字的起源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几种传说 结绳说 《说文解字·叙》:“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庄子·胠箧》:“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郑玄注《周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八卦说 郑樵《通志·六书略第五·论便从》:“文字便从不便衡(横),坎、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必从。故 (坎)必从而后能成水, (离)必从而后能成火,(坤)必从而后能成 。 八卦名(相传为伏羲所作): 乾(天)、 震(雷)、 兑(泽)、 离(火) 巽(风)、 坎(水)、 艮(山)、 坤(地) 仓颉造字说 《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 《韩非子·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苍颉固已知之矣。” 《淮南子·本经训》也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二)汉字起源于图画 郑樵在《通志·六书略》里就曾指出:“书与画同出。” 印第安女子奥奇布娃画在红松树皮上的情书: (元):头也。“勇士不忘丧其元。”() (天):颠也。《山海经》记载: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三)汉字的产生时代及汉字体系的形成 1、汉字的产生时代 距今约八千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 《光明日报》87年12月17日刊载消息:“在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甲骨所显示的契刻符号,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卜辞4000多年,领先于素称世界最早文字的古埃及纸草文书。……其上契刻符号形体个别与殷墟卜辞的字形近似。” 仰韶文化(距今六七千年)是中国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干,其遗址在黄河中游地区分布广泛,而以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两处发现的符号为最丰富。 山东的大汶口文化遗存(距今四千五百年左右)莒县陵阳河遗址发现四个:① ② ③ ④ 诸城前寨遗址发现一个残缺的象形符号:⑤ 2、成体系的汉字出现于夏代(前2070——前1600) 《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吕代春秋·先识览》:“桀将亡,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的形体是指汉字的书写字体。(实际上,汉字的形体应分为两个方面:字形和字体)每个汉字的形体结构都是固定的。独体字由笔画构成,如“山”“火”等,合体字则是由偏旁构成的,如“嵩”“灼”等。但是在写的时候却可以写成不同的字体。 (一)甲骨文 1、甲骨文的定义及名称 甲骨文是商代文字的代表,它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有严密规律的成系统的汉字。 甲文、甲骨文、龟甲兽骨文、龟甲文(就文字依附的材料而称) 卜文、贞卜文字、卜辞、占卜文字(就文字用途而言) 殷文、殷墟文字、殷墟书契(就出土地点而言) 契文、殷契、契刻文字(就书写方式而言) 2、甲骨文的发现 商代甲骨文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金石学家,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释读的 刘铁云,刘氏有5000余片,选拓1058片,编《铁云藏龟》,这是我国有关甲骨文的第一部著录。 据胡厚宣先生统计,1928年中央研究院正式发掘前,私人盗掘10万片左右,其中大宗的有日本人(15000余片)、加拿大牧师明义士(35000余片)。 28—37年,中央研究院共发掘十五次,得甲骨24918片。 社科院考古所建立殷墟工作站,主持殷墟发掘工作,共出土四、五千片。 目前出土的有字甲骨已达十五万片左右,上有不同单字约五千字,能释读的仅一千多字,不认识的大多是人名、地名。汇集甲骨片最全的是《甲骨文合集》,字典有《甲骨文编》其正编1723字,附录2949字、共4672字。 54—79年,在山西、陕西、北京五次考古发现中出土周代有字甲骨二百多片,其中79年在山西岐山凤雏村发现的10片带字甲骨,其上所刻文字小如栗米,要用五倍以上放大镜才能辨认,至今仍是谜团。 3、关于甲骨的整治、钻凿、占卜与刻辞 整治:龟甲大多为腹甲,削平而已。背甲则从中一剖为二。兽骨进行切削打磨。 钻凿:在甲骨背面先钻圆形槽,在钻槽一侧凿一椭圆形凿穴。 占卜:用金属棒在钻凿处灼烧,待正面发生爆裂,即成“兆”,卜人据兆文判断吉凶。 刻辞:管理人员把占卜者姓名、占卜事由、日期、卜兆吉凶和后来应验与否刻写其上。 4、甲骨文的特点 (1)笔画多为细瘦的直笔 (2)以象形字为基础,带有较强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