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pdf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 海 无 涯 第一章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一、文学的自觉与建安文学的新面貌 1、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认为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的自觉 当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说是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近四 百年才实现的,但溯起渊源,魏晋则是文学自觉的开始。“文学的自觉”这一提 法广为学术界所熟知,是从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开始的,在 这篇文章中,鲁迅曾说:“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时代可说是‘文学的 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Are for Art’s Sake)的一派。”其实, 这一说法最早是日本汉学家铃虎雄提出的。1925 年,日本京都弘文堂书房出版 了铃木先生的《中国诗论史》(旧译《支那诗论史》),在书中,他说:“通观 自孔子以来至汉末,基本上没有离开道德论的文学观,并且在这一段时间内进而 形成只以道德思想的鼓吹为手段来看文学的存在价值的倾向。如果照此自然发 展,那么到魏代以后,并不一定能够产生从文学自身看其存在价值的思想。因此, 我认为,魏时代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鲁迅的文章是他在1927 年9 月在广 州所作的一次学术演讲,因此,鲁迅的“文学自觉”说,大约是借鉴了铃木虎雄 的观点,但由于当时铃木的书在当时学术界并未受到注意,故自鲁迅的文章发表 后“文学的自觉”这一提法,才在中国的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文学的自觉”应该如何理解呢?它包含哪几层意思?文学的自觉,应该从 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指文学创作的自觉;二是文学观念的自觉。文学创作的自觉 ——文学创作主体可以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注重文学的抒情性特 点,注意到文学的形式美。所谓文学观念的自觉是指对文学本身的特征和文学创 作的规律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并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来指导创作。从这一点看, 魏晋时代确实是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当然,文学的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 始魏,发展于西晋,而成熟于齐梁。就文学自觉的表现特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是文学从学术中的独立及文学自身价值的发现与重视。秦汉时期的文学是 指学术,特别是儒学。但是到了曹魏时期,文学独特价值则受到了重视,并且逐 渐从学术中分立出来。曹丕《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 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辱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末若文章之无穷。是 1 学 海 无 涯 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 自传于后。”曹丕此处的“文章”,当然不全是指文学,但却是将诗赋包括在内 的,这种将文学的价值提高到与经邦治国同等的地位,是前未有的。这说明到了 这一时期文学的价值已被人们所认识。而在此之后,文学也逐渐摆脱了作为经学、 史学的附庸而独立,刘宋时期,宋文帝在朝廷立四馆,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 并立;范晔作《后汉书》,单列“文苑传”,与“儒林传”并列,刘勰《文心雕 龙·总术》又有“文笔”之辨。谓“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 韵者文也。”梁元帝《金楼子·立言篇》谓:“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至如文章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这些都反映了 这一时期对文学独特特征认识的深化。 二是文学的体裁分类的细致化。文学体裁分类的细致,是对文学自身特征认 识深化的结果,它反映了人们对各体裁文学体制及风格特征有了更为明确的认 识。在魏晋之前,尽管也有文体辨析的意识,但真正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 始于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将文学的体裁分为四类八种,提出“奏议宜 雅,尚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到了西晋陆机的《文赋》将文体分为 十类,特别是将诗、赋分为两类,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挚 虞的《文章流别论》论及12 种文体,《文心雕龙》论文体分为33 大类,萧统《文 选》分为37 类,文体辨析的细密,是文学自觉的又一表现特征。 三是创作上的个性化与对作家个性特认识。在魏晋之前,作家创作个性特征 不十分鲜明,尤其是两汉时期,由于作家人格精神上独立性的欠缺,其作品在风 格上往往是群体风格遮弊了作家的个性特征,到了魏晋以后,作家的作品则具有 浓烈的个性色彩与鲜活的魅力,创作的个性化愈来愈明显。与此同时,理论上对 作家的个性化也有了认识。曹丕《典论·论文》曾指出:“文以气为主”,这

文档评论(0)

number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