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当今时代的中国教育界,最时髦的词语,首推“素质教育”,而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这一词语更是频繁地出现。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出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如何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一、要淡化教师角色意识,强化学生自主精神,创造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提供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教师管理学生,是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不管则是教师的渎职。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老师却因为管得太严、太细、太死、管得不当而适得其反。现在有句非常流行的口号: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这句话是教师角色的一种体现。作为教师没有起码的教师角色意识是不行的,那会使班级失去凝聚力,使学校失去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教师的角色意识太强烈也有碍教育的效果。例如强烈的教师角色意识会使我们放大自己的能力和责任,误认为学生的一切都系于教师身上,使他们丧失了基本的判断、选择能力和敢于作为的进取心;强烈的教师角色意识会使我们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甚至不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人看待,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和人格,使学生对老师望而生畏,体会不到师生之间的关怀、温暖,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压抑、郁闷、怯懦、虚伪甚至仇恨的心理;强烈的教师角色意识,过多、过细的规定和限制还会使学生产生不满、逆反和对抗情绪等等。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师生关系,老师的地位至高无上,而学生却没有养成独立的人格,无论老师做什么、说什么,学生永远不能说不,正是这种人身与精神的双重依附关系,让老师拥有了对学生的特权,即便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也没有勇气反抗。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育过程中首先就应该淡化传统教育下强烈的教师角色意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许多事情就是这样,老师替学生想得周全,学生就会想不周全,老师事事都管,学生就会习惯于被管而失去独立性。在大学校园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类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存在着目标失落和目标模糊的问题;学习上自信心不足,缺乏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生活中相对缺乏独立处事的能力,遇事往往依赖于外界帮助;情感上存在较大的依赖性,期待得到外界更多的保护和关注;在择业就业问题上倾向于依靠父母或家庭背景,自立自强意识不够等。这些都是独立人格特质缺乏的表现,也是传统教育的悲哀!如果不想我们的学生成为心理的残疾者,班主任就应彻底抛弃“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以民主的方式来管理班级,着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班级氛围,巧妙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冲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互相激发,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二、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虽然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绝不能因此而抹杀学生的个性。在诸多相似背后,他们身上存在着更多的差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当前创新教育极力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就是要求每个教学工作者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从哲学上看,创新与个性是同义语,与共性是对应语;从心理学上看,创新能力与知识不同,只能寓于生活的实体个性之中,能力决不可脱离个体而存在;从社会学上看,人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学习首先是个人的学习,而且只有那些有个性的个人才能自由结合成为有生机的集体;从教育学上看,教育人口的激增,不仅意味着学生数量的激增,而且意味着质量上的多样化,而这种多样化取决于个人的遗传因素和周围环境两个方面的差异。正如一位外国教育家指出的:“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的学生致力于学习的面貌出现的。他们是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然而,现今的教育过于强调统一,常常以“标准化”的方法试图把学生培养成同一模式的制成品。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必然会磨平学生个性的棱角,使他们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腔一调的“标准件”。尤其是那些聪明活泼、爱动脑动手的学生,更易为这种“统得过死”的教育体制所伤害。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不是越来越健康、活泼,而是越来越颓废、无生气、缺乏创造性。结果造成了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死气沉沉的缺乏独立个性的小绵羊。 因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高度重视学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