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年之丧”问题研究——孔子仁礼观的一项具体考察.pdf

《论语》“三年之丧”问题研究——孔子仁礼观的一项具体考察.pdf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提要 《论语》中的“三年之丧”章记载了孔子与宰我之间的一场激烈的对话。作 为一项古礼,“三年之丧”何以引起孔子与宰我如此巨大的矛盾?古今学者对此 作了各种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大体而言,这些研究可以分为丧制考察角度和义理分析角度。就义理分析角 度来看,前人多将本章与孔子的仁礼观联系起来,或言仁或言礼或两者兼而有之, 其基本思路是以仁、礼及其关系来解读和关注此章。实际上,考虑到本章的对话 中所展现的各种重要的问题和细节,我们可以反过来,以此章为中心或案例来具 体地讨论孔子的仁礼观。通过仔细梳理可以看到: 本章对话有三个环节,背后则是由此产生的三对矛盾:第一个环节是由宰我 短丧提议引起的礼的问题,涉及礼的变与不变的矛盾;第二个环节是由孔子反问 “心安”引起的仁的问题,涉及仁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第三个环节可以视 为对前两个环节的综合,主要涉及仁和礼的矛盾和处理。 本文立足这三个环节,对其中的矛盾和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一对矛盾的 关键在于如何为礼的不变找到根据,孔子将其导向了仁,用内在心理作为外在规 范的根据。但这又引发了第二对矛盾,宰我一句“心安”显露出了个体的特殊性, 因此第二对矛盾的关键在于如何确立仁的普遍性。孔子随后首先确立了“三年之 爱”的普遍性,并将“三年之丧”定为“天下之通丧”,通过仁智合一加以解决。 第三对矛盾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对待“三年之丧”问题上处理仁与礼的关系,孔子 将其合在了君子之上,在遵守居丧之礼的同时自然流露出内心的哀痛之情,这一 儒家理想人格处事方式就是妥善处理仁礼关系的表现。 简而言之,本文以“三年之丧”章来讨论孔子的仁礼观,以孔子和宰我的对 话的内在逻辑分析仁礼关系,展现了孔子仁礼观中更为细节的矛盾。在这其中, 孔子纳仁入礼,并以礼安仁,最后在“三年之丧”问题上实现了仁礼合一,开辟 了儒家仁礼思想的道路。由此可见,孔子的仁礼思想不是固定的形上概念,而是 和谐的动态统一,即使在细微之处也蕴含着孔子的逻辑推演。因此,我们有必要 重新检视“三年之丧”章,细观孔子完成这一创举的过程。 关键词:三年之丧、仁、礼、心安、仁礼合一 1 ABSTRACT The “Three Years’ Funeral” chapter in The Analects records the fierce debate between Confucius and Zai Wo. As an ancient ritual, what caused Confucius and Zai Wo to be in such great contradiction? Ancient and modern scholars have made various in-depth discussions and studies on this. In general, these studies can be divided into a funeral investigation perspective and a ethical analysis perspec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analysis, predecessors mostly linked this chapter to Confuciuss view of Ren and Li. Their study contains either Ren or Li or a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basic idea is to interpret and pay attention to this chapter with Ren, Li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n fact, considering the various important issues and details presented in the dialogue in this chapter, we can, in turn, use this chapter as a center or case to specifically discuss Confuci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