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o 寓言的教学 寓言的教学
李吉林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讽喻意义的简短的故事,有比较强烈的夸张性和讽刺性。其讽喻的意义,便是寓言给人的教训。寓言讽刺和夸张的对象,往往是社会生活中的人,因此寓言有较强的教育性。在表现形式上寓言常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深受儿童的喜爱。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入选了不少寓言。人教社编写的小学五年制教材,入选寓言集中编排在二、三、四年级,六册课本中共19篇—25则,其数量超过了入选的童话。这些寓言无论是选自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还是中国古代寓言,都有“寓体生动形象,寓意抽象概括,手法讽刺夸张,语言简明准确”四大特点。针对寓言的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教寓言,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一、利用寓言手法上的讽刺夸张,再现寓体情境
寓言作家总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那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喜欢别人阿谀奉迎的乌鸦,怜悯毒蛇的农夫,“好龙”而怕龙的叶公,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角色。作家对这些角色并不作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乎意外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及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儿童概括寓意,理解题意,是在充分感受寓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学寓言最忌急于揭示寓意,那样,寓言幽默讽喻的色彩就顿觉暗淡了。因此,运用情境教学教寓言,就必须利用寓言手法上的讽刺夸张,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
????(一)运用夸张的手法,再现寓言角色的形象
情境教学常用图画再现的手段创设寓体情境,让学生仿佛看到了寓言中的角色。这可以是简笔画,也可以是剪贴画。由于寓言运用了夸张讽刺的手法,所以寓言形象不必着力细描细画,而是用粗大的笔触勾勒,通过适当的变形,达到夸张的效果,渲染讽喻的情调。如《狐狸和乌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随着老师的描述,可出示一棵勾勒得很怪的大树,形成一种发生寓言故事的氛围,点明故事就发生在这棵大树下。情境教学强调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要能使儿童仿佛看到寓言角色的形象,老师的语言描绘是很重要的。例如乌鸦角色的出场,老师描绘:
“有一天,乌鸦从外面叼回来一片肉,准备给她的孩子吃,此时她正站在这棵大树上。”
老师随手出示一只乌鸦贴在大树上,乌鸦画得黑白分明,眼睛傻愣愣地瞪着,样子并不可爱。狐狸的嘴画得特别尖,眼睛眯着,一只又大又粗的尾巴,让孩子一看就觉得狐狸特别狡猾。寓言的角色随着老师的语言描绘,鲜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关注乌鸦、同情乌鸦以及对狐狸设下的圈套特别注意的情绪阅读寓言。
(二)扮演寓言角色,体验角色的荒诞可笑
为了让儿童充分感受寓体的形象,师生可以扮演寓言角色,担当寓言角色。由于角色的担当,学生对寓言角色语言行为的可笑,有了切身体验,从而体会到寓言的讽喻意义。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进一步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验加深,情绪推向高潮。在情境中伴随形象思考问题,为理解寓意作好铺垫。
?
?二、凭借寓体可笑的形象,在情境中揭示寓意
法国寓言作家拉·封丹曾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只有了解了寓言的灵魂,才能从中吸取教训,而揭示寓意是对寓言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最高的抽象和概括。这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有一个跨度,必须来一个飞跃。
??(一)凭借寓体形象,引导推论
前面所讲的利用寓言手法上的讽刺夸张,来再现寓体的生动情境,最终目的便是让儿童能从具体而深切的感受中体会到教训之所在。这样的过程是引导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没有形象的伴随,没有两种思维类型间的过渡,小学生一般抽象概括不起来。因此在引导儿童概括寓意时,必须凭借已经再现的寓体的具体形象,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判断。如寓言《刻舟求剑》带有哲学观点的寓意,要小学生概括,显然是有难度的。教学时,便以可移动的硬纸板制作的船进行演示,与学生担当寓言角色相结合,创设情境。老师以“你们就是那个丢宝剑的人,现在正坐在船上”让学生担当寓言角色进入情境,指导学生用夸张的语气自言自语:“哎呀,我的宝剑掉到河里,好,赶快刻上记号(动作演示),我记好宝剑是从这儿落下去了,等船停下来,我再从这儿下去,一定能捞到宝剑!”创设的情境再现寓体形象的可笑,充满幽默、讽喻的意味。然后随着船的移动启发儿童思考:“现在船已经到了码头,这个人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能捞到宝剑吗?”并提出了触及寓意的问题,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带着情绪色彩去思考:“假如你是同船人,你能不能帮助这个人一下,这样做为什么捞不到宝剑呢?”由于儿童在思维的过程中伴随着形象,孩子们一本正经地进行帮助了:“老乡,你没看见船已经移动了吗?”“事物变化了,你脑筋没变,这怎么行呢?”然后找出这个人思想方法错就错在“用静止不变的方法解决问题”。生动的形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头皮知识课件.pptx VIP
- 202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上机真题卷3.docx VIP
- 第五章第二节创新实验:铜与硝酸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VIP
- 2025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答案解析)(中小学组).docx VIP
-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哈希cod_max_培训教材.ppt VIP
- 第五章第二节创新实验:铜与硝酸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VIP
- 建筑项目设计与施工配合措施.docx VIP
- 2025年辅警考试题库公安辅警.doc VIP
- 中国银行存款证明 正面资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