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新疆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 ???? ???? ??? 摘 要:大量研究显示,一些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存在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但由于新疆资源开发的主导力量是国家投入,加上其资源输出成本较高;因而不论从全国地区间的比较,还是从个体情况的考察来看,新疆的资源优势是其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并没有陷入“资源诅咒”。不将资源输出作为自然资源禀赋较好地区发展经济的必选项、以经济多样化减少对资源部门的依赖、降低资源开发部门对其他行业的挤出效应以及加强制度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是避免“资源诅咒”的有效措施。   关键字: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增长,资源诅咒,资源开发,新疆   从比较优势理论来看,一国或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果我们环顾今日国内外,会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就是那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其经济表现远不如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从国际上来看,以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为例,其人均GDP在1965至1997年间平均每年下降3%。相比之下,过去30多年中,在自然资源一般的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自然资源贫乏的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其GDP增长率都在4%以上(扣除通货膨胀率后)[1]。从国内来看,以山西、云南、青海、辽宁等自然资源丰裕的省份经济增长较慢,而过去2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排名前列的大部分是资源缺乏的东部地区,特别是福建、广东和浙江这几个省份,虽然不具备资源禀赋优势,但经济增长率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超出全国平均增长率2-4个百分点[2]。   新疆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大省,是否存在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限制作用?与国内其他资源丰富的省份间在资源开发上存在那些区别?如何防止新疆经济发展陷入“资源的诅咒”?资源优势给新疆经济发展带来的是内生价值还是外部性?本文将考察新疆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新疆和各省数据资料为依据进行实证研究,检验新疆丰裕的自然资源是否限制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并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文献回顾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丰富的自然资源会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那些资本形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但颇为残酷的事实却一再证明,自然资源丰富并不一定给拥有的国家或地区带来好运,反而经常与一些对经济持续增长极为有害的变量相联系,例如收入分配极端不平等,腐败和寻租活动盛行,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经济增长缓慢等等。类似情形在非洲和拉美表现的极为突出。这种现象在国际经济学界被赋予了一个专有名词:资源的诅咒(resource curse)[3]。正如Sachs and Warner(2001)所描述的,“......事实上那些自然资源最为丰裕的国家群体和高GDP国家群体之间是没有共同点的,......密集的资源总是和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资源丰裕引发了低增长并因此扩大了资源富裕国和资源匮乏国家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   在对资源诅咒的证据考察中,究竟是那些原因导致了资源诅咒,尽管研究者的依据不一。但考察资源分类的不同并不影响研究者所观察到的事实,那就是资源丰富的国家其长期经济绩效确实不如那些资源贫乏的国家。从已有文献来看,对资源诅咒的解释主要有以下观点:   1.贸易条件论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普雷维斯和辛格等人认为初级商品的出口国将不可避免的遭受贸易条件恶化的命运,由于初级产品基本上都缺乏收入和需求价格弹性,导致富有的工业化国家和贫穷的初级产品出口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Nerske(1958)和V.Levin(1960)则注意到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将给政府制造难题,出口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往往导致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受影响并进而影响到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此外,他们还认为由于自然资源部门大多数掌握在跨国公司巨头手中,资源部门的发展不可能促进甚至有可能阻碍其他部门的发展,同时自然资源开采部门从产业链来看基本上不存在“前向联系”和“后相联系”,对其他部门没有什么带动作用,最终拖累了整个国民经济[4]。   2.荷兰病(Dutch disease)   荷兰病的经典模型是由Corden和Neary在1982年给出的。通过将一国的经济分为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可贸易的资源出口部门和不可贸易的部门三个部分,考查了资源转移效应对三个部门发展的影响,某种自然资源价格上涨将导致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从而造成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打击了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又使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5]。荷兰病表现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最终使得制造业衰落,服务业繁荣,一旦制造业衰落,就长期而言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大势已去。因为制造业承担着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甚至培养企业家的使命,而

文档评论(0)

369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