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时文阅读精选:孩子们是怎样认识“教育”的.doc

2013高考语文时文阅读精选:孩子们是怎样认识“教育”的.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PAGE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孩子们是怎样认识“教育”的    儿童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我,他发现来就诊的一些小学生对病情往往并不像家长那样焦急,他们对医院的一切甚至饶有兴趣;有不少孩子甚至很希望生一场不大不小的病,这样就可以不去学校,就能得到关心,也不会有人强迫他们去做那些没完没了的作业……    这位儿科专家很了解儿童,我完全相信他的话,我也的确见过那样的孩子。然而,现在孩子们连生病的“待遇”也常常被剥夺了。我经常见到连生病也不敢请假的中学生,因为他们害怕“落下功课”;而少数家长,孩子生了几天病,即使老师没有要求,这些“虎妈狼爸”也会要他们“把落下的作业补上来”!蒋士铨在《鸣机夜课图》里写母亲那样逼迫自己苦读,是因为她自认为孤儿寡妇,处在绝境中只能那样挣扎;如今毕竟是现代社会,很多家长也有文化,对待子女教育应当有理智一些的方法,可是虎狼式家庭教育的新闻一波接一波地传来,实在令人无法理解。    为什么不多和孩子们沟通,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呢?我的同事在写一篇教育笔记时,很想知道儿童眼中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于是她问儿子:“告诉妈妈,你知道什么是‘教育’吗?”三岁的儿子平静地望着妈妈,慢吞吞地说:“‘教育’,就是骂小孩。”听到她的转述,老师们都大笑不止,笑过之后,所有人都不得不感慨起来。    真理往往在儿童手里,因为只有他们,才会没有任何忌讳地说出所看到的真相,只有他们,才会不加修饰地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中国式教育中的“骂”,让一名儿童对教育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又可能跟着他走过漫长的岁月,并传给下一代。    有小学校长介绍,说老师一周内给全班每个家长发了三十条短信——并非是电信公司搞什么短信比赛抽奖活动,而是该校“教学管理常态”;事无巨细,教师都直接告知家长,家长不胜其烦,也不敢提意见。友人夫妇难得带孩子去公园玩耍,刚进公园,手机响了,是孩子的老师打来的。老师语气严肃地问孩子在做什么,家长支吾一会儿,只好说“在公园”。老师认真地说:“我并不反对游玩,但明天要检查英语背诵,请你把手机交给孩子。”孩子听说是老师的电话,脸上露出了绝望的神情,接过手机,老师要他把明天上课要检查的课文背一遍。荒唐的一幕就这样出现了:一家人站在公园里,孩子对着手机背课文。孩子既恐惧又别扭,背得不好;老师让孩子把手机交给家长,说:“情况你们都看见了,孩子已经这样了,还能带他出门玩吗?”就这样,一家人默默地离开了公园。    我经常和中小学老师交流,也常听家长们倾诉,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不得已,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对教育的看法。固然,人在童年少年时对教育的认识未必正确,每个孩子都会依据自己的想象描述教育的模样,但是,我们能不能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孩子们对“教育”有个美好的印象,留下生命中的美好记忆?为什么要让他们的教育记忆变得那样不堪?愚蠢的教师,加上愚蠢的家长,苦工一样的学习生活,一路竞赛一路考试,熬到大学毕业,有一份比较好的工作,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然后,自己开始做愚蠢的家长……人生,教育,就是这样一代代地传承的吗?    孩子们究竟是怎样认识“教育”的?让我们都来听听他们的意见,好吗? .

文档评论(0)

qingh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