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xx吨型煤项目预算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泓域咨询/年产xx吨型煤项目预算报告 年产xx吨型煤项目 预算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一、行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我国型煤行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是市场发展信息还是较为闭塞,行业内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在不清楚市场供需结构的情况下常常容易盲目跟风生产,容易出现市场销路受阻导致来年产量减少等现象。所以近年来,我国型煤的产量并不稳定,存在一定波动。2011年,我国型煤(实物量)产量达到近几年的一个高峰,之后出现下滑,到2013年,我国型煤(实物量)产量为1079万吨,较上年略有增长。山东是我国型煤(实物量)的主要产区,全国近一半的型煤产于山东,其他产量较多的地区还有河北、山西、浙江及江西。 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推行环保能源的背景下,近几年型煤也得到了国内政策的支持,尤其在洁净能源方面表现明显。相较于型煤的供给市场而言,我国型煤的消费市场表现较为稳定,在国家政策支持引导下,2008年以来我国型煤终端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到2013年,全国型煤(实物量)终端量为1075万吨。相对于供给市场,我国型煤的需求市场就较为分散了,山东型煤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在需求市场,山东同样全国领先,约占据全国三分之一的需求,同时湖南在全国的需求占比也较大。 目前我国型煤主要的需求领域在工业及生活消费中,由于我国技术等因素导致我国型煤在工业领域的推行还较为缓慢,在型煤需求市场中所在份额还小于生活消费市场。当前我国型煤最大的需求市场是生活领域,占据我国型煤需求的58.5%,其次是工业领域,占据37.28%。 国家发布的《能源“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完善农村能源基础服务体系。推进城镇能源供应设施和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加强型煤加工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方政策也纷纷出台相应的型煤鼓励及补贴政策,这将会有力刺激型煤企业的供给能力成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我国型煤(实物量)产量及消费量将会保持缓慢稳定增长,同时供需产品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洁净型煤比重增加,到2018年,全国型煤(实物量)供需将有望双双突破1300万吨。 在国家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地区如河北省正积极调整燃煤结构,大力推广清洁型煤技术,以改善当前煤烟型污染严重的问题。清洁型煤是以低品位的粉煤为主要原料,加入助燃、降硝降硫等添加剂,经机械加工压制成型的,具有一定强度和尺寸的成品煤。与粉煤相比,清洁型煤具有可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煤炭使用量,减少粉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缓解大气污染等优势。 当前,虽然型煤产业已经基本形成,社会认知度和企业家热情得到了较大提升,市场前景广阔,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目标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为了生产型煤而生产,很少或不关心型煤的内在品质,对型煤技术提升燃烧效率、减少排放等实质内涵缺乏了解、关注不足。二是组织、设计、施工和生产缺乏现代工业化意识。型煤企业建设较少有严格的整体设计和施工图纸,多凭个人经验,缺乏技术支撑及系统优化设计,短期内较难实现连续工业化生产。三是可持续发展势头不足。缺少成本和市场理念,将政府补贴作为支撑企业运营的动力源,一哄而上,缺少细致的设备、工艺、技术和市场调研。四是现代企业管理经营思维有待提升。表现在有一定的投资盲目性,缺乏成本分析,缺少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理念。五是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管理层缺少管理经营知识,工人缺少生产经验,没有或少有持续培训提升机制等。六是安全生产意识和理念淡漠。劳动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各种应急预案缺失。如烘干炉过热后无应急预案或应急措施不到位,以致于引起自燃,进而造成毁炉、停产等。 首先,要强化治理空气污染的目标导向,培育协调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型煤是解决燃煤型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型煤产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强化治理空气污染目标导向,发挥引导和监管的重要职责,逐步建立政府、行业自律组织、企业和用户共同培育的,协调、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尽快树立和引导清洁生产、应用思维,逐步形成以减少污染排放、提升大气质量为目标的生产、运输、使用、检测、控制等发展体系。 其次,建立科学、可行的污染防控机制。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科学、可操作、经济的防控长效机制和体系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建立区域性检测和控制指标体系,包括规范、标准、手段、平台、监控,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合作,设立专项研究、建立检测机构。要形成行业自律规范,再将其上升为地方标准。要未雨绸缪,从一开始就进行规范,防止一哄而上现象,避免走入先形成高能耗、低产能产业,再治理严打的怪圈。 第三,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满足高质量、稳定、可连续供应的洁净型煤市场需要,并从根本上治理生产供应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文档评论(0)

187****5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