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叫做整 体观念。 2.辨证论治: (1)辨证: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病史和症状) ,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邪正关系,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2)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和方药,以及 采用其他相应的治疗手段。 3. 证、病、症 : (1)证:即证候,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生理反 应状态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病变趋势及转归 等本质。 (2)症:即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是病 人主观感觉或医生检查所获得的结果。 (3)病:即疾病,是指有特定 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 4.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要素及其运动变化。 5. 五行生克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维持着事物之间平衡协调的变化与发展。 6. 肝主疏泄 :是指肝对于全身气机、血液和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畅 达的功能。 7. 心主血脉 :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 滋润作用。 8. 脾主运化 :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将其吸收并 将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 9. 肺主宣发肃降 : 宣发,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运动特性 ; 肃降,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运动特性。 10. 肾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 保持吸气的深度, 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11. 水火既济 :又称“心肾相交”根据阴阳水火升降互济理论,心火必 须下降于肾, 资助肾阳,使肾水不寒; 肾水必须上济于心, 资助心阴, 使心阳不亢,从而维持着心肾两脏生理功能协调平衡的关系。 12. 乙癸同源 :又称“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互化, 故称“肝肾同源”。 13. 体质:是个体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 性。 14. 痰饮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 性病因”,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15.淤血 : 血行障碍,血液凝聚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 16. 正气 :人体的正常机能活动,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病邪的 抵抗能力、病后的康力。 17. 正治 :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适用于病证本 质与临床现象一致的病变。 18. 反治 :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治疗法则,又称“从治”。适用于病证 本质与临床现象不完全一致的病变。 19. 同病异治 :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 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 治法就各异。 20. 异病同治 :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 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21. 胆主决断 :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 决定的作用。胆的决断作用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等不良影 响,维持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间的协调关系,具 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2. 宗气 :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积聚于胸中 (心肺 ) ,故称胸中为 气海 ,又名 膻中 。 23. 经络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 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 成部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