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原理》第3章河流地貌2.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虹口镇八角庙,地表破裂带断错形成4.2m断层陡坎,走向40?;;(3)岩性 岩性对河床纵剖面的影响是由于不同岩石抵御侵蚀能力的差异而造成差别侵蚀,在坚硬岩层段形成岩槛或跌水(water fall)。岩槛形成后,常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但有时也向下游方向移动,这取决于形成岩槛的岩层产状。当构成岩槛的坚硬岩层倾向上游方向时,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河床降低,岩槛就会向上游方向移动;反之,岩层向下游方向倾斜,下切侵蚀后,河床降低,新的岩槛比原先岩槛位置向下游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上接??拔174米的依利湖,下注海拔75米的安大略湖,上下高差99米。主航道中心线为加拿大和美国的边界。在距依利湖北岸32公里处,河道变窄,水流加速,在一个90度急弯处,河水从石灰岩崖壁上陡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在印第安语中,“尼亚加拉”意为“雷神之水”。宽大的水帘被宽约350米的长条状岩岛-戈特岛一分为二:东边的美国境内的称为亚美利加瀑布,宽305米,落差50.9米;西边加拿大境内的呈半环状,故名马蹄瀑布,宽793米,落差49.4米。总瀑布年均流量为6740立方米/秒,其中马蹄瀑布流量为亚美利加瀑布的19倍。;裂点迁移速率: 在新西兰冲积物河谷中基准面下降4米形成一个高2米的裂点在3月中后退1公里; 夏威夷玄武岩中沟谷裂点后退速率2mm/a (Seidl et al., 1994); 喜马拉雅山基岩中的裂点后退速率为1m/a (Burbank et al., 1996); 黄河壶口瀑布自公元770年以来从下游3公里处后退到现在位置,平均速率为1.07米/年. a.加利福尼亚Elder 溪纵剖面。两个裂点发育在基岩中。T1、T2代表两级侵蚀阶地,分别在裂点处消失。 b.裂点发育模型。?c=发生侵蚀的临界应力; ?0= 实际应力。裂点保持原形态发生平行后退; 裂点在均匀岩石中随时间发生迁移 由岩性差异形成的裂点;独山子背斜东侧冲积扇面冲沟发育;(4)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使自然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河流的侵蚀、堆积和基准面的升降等。 气候变干,地表径流减少,地面植被稀疏,河流中的相对含沙量增多,发生堆积,形成加积型河床。气候变干,可使湖面降低,地方侵蚀基准面下降,在河流的下游段可能发生侵蚀。 气候变湿, 流量增加, 地面植被覆盖较好,河流中相对含沙量少,发生侵蚀.; 气候冷暖变化也影响到河床纵剖面形态变化。周期性的气候冷暖变化在地球上出现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冰期时冻融作用增强,进入河床中碎屑物增多,大量地表水变为冰而停留在陆地上,这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侵蚀基准面也降低。因此,冰期时河流上游段因风化碎屑增多呈加积型河床,下游段由于侵蚀基准面下降形成侵蚀型河床。 间冰期时,将出现相反的情况,陆地表面的冰融化成水使河流水量增多,海水面上升,侵蚀基准面相对上升。在河流中上游段将在冰期加积的河床中出现下切侵蚀,在河流下游段因侵蚀基准面上升而堆积。;A.18000-14000 years BP;海面-122m,;(5)人类活动 修建大坝引起河流泥沙量的变化可以造成上游河道的加积和下游河道的下切(图14-1)。我国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建成以来,出现了库区严重淤积、库容大量减少、库区淤积上延、潼关至龙门段河床淤积抬高、黄河倒灌渭河而使土壤盐渍化以及渭河下游洪灾发生的概率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一些水坝下游河流下切速率数据表明,自从大坝合拢后,在几十年中河道的下切可以达到数米。随着时间推移坝下河流下切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由于首先河流下切导致了大坝附近河床的平坦化,河床坡度小到河流的能量不能有效地搬运泥沙;其次大坝减小了洪峰和河水搬运泥沙的能力,河流只能搬运较小颗粒的物质。细粒物质的被搬运,蚀余堆积构成的保护层,阻止河流进一步下切。;蒲州城;土地利用的变化和土壤保护措施也可以引起河道形态的变化。右图是美国佐治亚盆地1700年以来人类活动对河流影响的示意图。开垦农田引起坡地的侵蚀,导致大量沉积物被搬运到河道和冲积平原。这种引起强烈侵蚀的土地利用一直持续至20世纪初。随后,保护措施,水库修建和农田比例的减小等引起了河道的进一步变化。流水不再搬运大量的泥沙,河流开始侵蚀下切到冲积平原中,河床降低了大约3-4 m。 ;三、河床中的地形 河床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影响侵蚀和堆积作用,在河床中形成各种地貌,如河床中的浅滩与深槽、沙波,山地基岩河床中的壶穴和岩槛等。 1.浅滩与深槽 (riffles and pools)浅滩是河床底部的一些不同规模的冲积物堆积体,它们有的分布在岸边,称边滩,有的分布在河心,称心滩。浅滩与浅滩之间较深的河段,称深槽(图3-9)。 ;浅滩与深槽的成因有以下几种: (1)横向环流 在弯曲河道中,由于横向环流作用,凹岸侵蚀形成深槽,凸岸堆积形成浅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