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原理》第5章冰川地貌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冰期时,大陆冰盖的厚度平均2000~3000 m,对地壳形成巨大压力,引起地壳沉陷;冰川消失后,地壳迅速回升。冰川负荷与卸荷使地壳升降变化称为冰川均衡作用(Isostatic uplift)。瑞典北部现代上升速度达9 mm/a,芬兰在冰后期地壳均衡上升每年新生的陆地有7 km2,格陵兰冰后期地壳上升速度为0.9~1.0 mm/a,使几十年前的风暴海滩与现在正在形成的风暴海滩已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在北美曾向南推进到北纬38°。全球平均气温比现在低5°~7℃。由于地球上出现大面积的冰盖,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的形势,北半球气候带南移,中纬地区沙漠面积缩小,低纬及赤道地区沙漠扩大,大陆季风盛行,海洋季风衰退。 哈得逊湾在劳伦太冰盖发育时下沉,冰盖消融后开始抬升。最高海湾阶地海拔高度达250米,现代地壳仍在不断上升,估计达到均衡时,还将抬升100-150 m,哈得逊湾将不复存在。 欧亚大陆北部晚第四纪冰川(Grosswald,1998) Svendsen et al., 2004) 我国东部地区,大约3.6万年前,海岸线移到现在黄海水深70 m处。此后,有一个温暖期,海岸线又向陆推移, 在2.5万年前,长江下游的海岸位置在今江口以西160 km左右处。 大约23700±900年前,海水退出现在的渤海、黄海地区,海岸线东移到东海大陆架水深110 m处, 到了冰期最盛时期,即距今14780±700年左右,中国海岸在东海大陆架边缘水深155 m处,其位置在今长江口以东600 km。 由于冰期时海面降低,大陆面积的不断扩大,增强了中国气候的大陆性程度,这可能是当时气候干燥的原因之一。那时的降水量可能比现在少一百至数百毫米,华北和东北平原有暗针叶林和草原分布。当时的风成黄土分布范围到达长江下游,如南京的下蜀黄土。中国西北部地区出现大面积的风成沙丘,柴达木盆地在最后一次冰期的晚期尤其显得干旱,蒸发强盛,在2.1万年和1.3万年前,是柴达木盐湖的形成期。 三、冰川地貌的发育 第四纪冰期的长短、寒冷程度和出现次数都影响冰川地貌的发育,它们表现在各种冰川地貌的形态特征、规模大小和地貌结构等方面。 冰斗代表雪线的高度,在同一冰期同一坡向的冰斗,其高度应大致相当。 如果在同一坡向有不同时期的不同高度冰斗,说明是多次冰期作用的产物; 如果同一坡向,同一时代的冰斗,分布在不同高度,可能是冰斗形成后的地壳差异运动造成的。 不同冰期形成的冰斗,破坏程度也不一样,早期形成的冰斗遭受较大的破坏,形态保存不完整,最后一次冰期形成的冰斗,遭受破坏较小,形态完整,如有积水便成湖池。 冰斗后壁如有寄生小冰斗,这说明冰川退缩到原雪线以上后形成的。 在多次冰川作用的山地,常能见到上下叠套的槽谷,横剖面呈上下两个槽谷形式。第一次冰期时形成一个槽谷,间冰期时,如山地上升,河流在槽谷底下切,到第二次冰期到来时,在下切的河谷内又发育新的槽谷。如果第二次的冰川规模较大,老的终碛堤全部遭到破坏;当第二次冰川规模不及第一次的大时,新的终碛堤将堆积在冰川槽谷内,新终碛以外还有一段老槽谷和老终碛堤。 终碛堤是每次冰川活动所能达到的最低位置,又称冰期终碛。当冰川退缩时,常有短时期的停顿,因而在冰期终碛以内还常分布一些规模较小的终碛,称为阶段终碛。如果冰川向前推进,不仅将以前终碛堤破坏,而且终碛堤的结构表现为挤压终碛特征,在终碛堤的沉积物中夹有一些冰期前或间冰期的流水沉积物。全新世时,世界各地冰川又有重新扩展现象,一次在距今约3000年前(新冰期),一次在最近300年(小冰期),两次冰川推进都在离现代冰川不远的地方留下很新鲜的终碛,前一次冰碛上已生长了树木或杂草,最近一次冰碛中还含有冰块。 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和冰川以前的地貌有着直接的关系。冰期来临,首先在山地河谷的上游或高位支流发育小规模的冰川,随着冰川进一步发育,一些大的河谷也被冰川占据。在高山丛岭地区,基岩山岭出露在冰川之上,由于寒冻风化和冰川源头的侵蚀,山峰形成尖顶的角峰;雪线以下为宽深的槽谷,冰川末端可降到很低处,有时可伸到山麓地带。冰川退缩以后,留下各种冰川地形,这些地形虽和冰川发育以前的地形有关,但山峰变尖,山脊变狭,主支流之间相对高度加大(图5-20)。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冰川地形再经流水作用而显圆浑,可能又恢复到冰川以前的地貌形态。因此,有些第四纪早期冰川塑造的地形现在就很难辨认。 图5-20 山谷冰川地貌的发育(根据R.F.弗林特) (a)冰川发育以前的流水地貌;(b)支流上游发育冰川; (c)山谷冰川发育全盛时期;(d)冰退以后出露的冰川地貌 *人类和冰川环境 人类对冰川景观的影响 冰川景观是寒冷气候的产物。在第四纪期间,极地和高纬山区的冰川随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增大和缩小。人类可以生活在冰川和冰缘环境,但密度很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