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原理》第3章河口区地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横向对称指数(T)。 T=Da/Dd Da为流域盆地的中线到活动曲流带的距离;Dd为流域盆地中线到分水岭的距离。 对称盆地T=0。 河长比降指数 SL=(△H/△L)/L △H/△L是某段河床坡度, △H是该河段河床高差; △L是该河段河长; L是从该河段中点到流域河床最高点的长度。 SL与河流能量相关。 SL对河床坡度敏感 山西六棱山北麓秋林沟形态参数 二、水系的发展 水系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水系发育的初期阶段。此时河网密度(即单位面积的水系总长度)很小,地面切割深度不大,支流短小而且数量很少,只有一级支流。 (2)水系发育的中期阶段。随着河流的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流域的集水面积扩大,地面切割深度也进一步增大,河道伸长,形成许多新的支流,河系发育系数(各级支流的长度与干流长度之比)增大。当支流总长度超过干流长度,有利于径流的调节。 (3)水系发育的晚期阶段。在同一流域内的各条河流发展不平衡,发生相互袭夺,或者相邻两河流的河道发生袭夺,都可改变原来水系的形状,重新组成新的水系。 三、分水岭迁移和河流袭夺 分水岭是指把相邻两个水系分隔开来的河间高地。在自然界,有的分水岭是山岭,有的是高原,也有的是微微起伏的缓丘。水系发育过程中,各水系的侵蚀速度不同,可使分水岭迁移和河流袭夺。 1.分水岭的迁移 有些分水岭的两侧坡度和坡长相等,呈对称形,有些是不对称的,在坡度较大一侧的河流,溯源侵蚀力强,速度快,河流先伸入分水岭地区进行侵蚀,使分水岭降低并不断向侵蚀力弱速度慢的一坡移动称为分水岭迁移(图3-42)。分水岭两侧坡度不一致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 (1)构造因素的影响。在山区,岩性和构造常常控制山坡的坡度,尤其是一些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的山区,如不对称的褶皱两翼、岩性的差别或断层的影响等,都可使分水岭两侧地形不对称。 (2)相邻两流域的侵蚀基准面的位置高低不同,或分水岭到侵蚀基准面的距离不等,使两坡坡度和坡长不同,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速度也不一致,形成分水岭两坡不对称。 图3-42 分水岭的迁移 1.原先的分水岭,2.迁移后的分水岭 2.河流袭夺 分水岭的迁移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游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河流袭夺(图3-43)。 图3-43 河流袭夺(根据戴维斯) 河流袭夺后,夺水的河流称袭夺河, 被夺水的河流称被夺河, 被夺河的下游因上游改道而源头截断,称断头河(图3-44)。 在发生河流袭夺的地方,河道往往形成突然的转弯,称为袭夺弯。 袭夺弯附近有时形成跌水,这是袭夺河的河床位置低于被夺河造成的。跌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向被夺河上游移动,并下切形成阶地,这种阶地只分布在从袭夺弯到跌水之间。当袭夺河伸长到被袭夺河的主河时,被夺河上游河段的河水就全部流入袭夺河,完成了袭夺过程,重组成两个新的水系。 断头河与被夺河之间,在河流发生袭夺之前原是一条连通的河谷,河流袭夺后,它成为新水系分水岭,但仍保存河谷形状,称为风口。风口内可以找到过去河谷的冲积物。 断头河的上游因被截断而河中的水量很少,宽阔的谷地中只有涓涓细流,与袭夺前形成的河谷很不相称。由于断头河中水量减少,两岸支流带来的泥沙都将堆积在断头河中,形成局部的堆积,阻挡水流而形成一些小的湖泊或沼泽。在断头河中一些冲积砾石是在河流被袭夺前由较远的上游带来的,岩性较复杂,与断头河流域范围内的基岩不一致。 河流袭夺的原因除由于分水岭迁移外,还有新构造运动。在某一流域范围内发生局部新构造隆起,河流不能保持原来流路,于是河流上游段被迫改道,流到另外河流中去。实际上分水岭迁移是主动的河流袭夺,新构造运动造成河流改道是被动的河流袭夺。 四、河流地貌的发育 假定某一地区的原始地貌是一个平原,经地壳运动而被抬升,到一定的高度后抬升停止。河流将按以下模式发展。 (1)河流地貌发育的初始阶段,称幼年期阶段,河流沿被抬升的原始倾斜地面发育,水文网稀疏,在河谷之间存在着宽广平坦的分水地(图3-45(A))。随着河流的下切侵蚀加强,河流纵比降开始加大,形成跌水,横剖面呈狭窄的“V”字形,谷坡变陡,坡顶与分水地面有一明显的坡折(图3-45(B)),河道也渐渐增多,地面分割加剧,河谷加深,谷坡的剥蚀速度相对大于河流下切速度,河谷不断展宽,较大的河流逐渐趋于均衡状态(图3-45(B,C))。 (2)河流地貌发育的均衡阶段,又称壮年期阶段。谷坡不断后退,使分水岭两侧的谷坡日益接近,终于相交,原来宽平的分水地面最后变成狭窄的岭脊(图3-45D)。随着谷坡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谷坡渐渐减缓,山脊变得浑圆,谷坡上岩屑很多,谷坡上部的岩屑通过土壤蠕动向下搬运,下坡的岩屑主要是受片状流水冲刷和谷坡侵蚀,这时在谷坡下半部常形成凹形坡。 壮年期阶段的主河一般都已达到均衡状态。到壮年期最后阶段,较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