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这样用散文讲书法,真好!
本期特别推介朱以撒的长文《腕下消息》,它以散文的美丽来言说书法的艰深。
又让我们从文学中窥见书法的堂奥,从书法的审美中感受文学的神韵。
1 、缓慢的递进的
言说中国书法,要感性一些,只能拿自己来做个例子了。
总是在每日清晨、午后或者夜晚,会有几次的濡墨挥毫。砚台总是湿漉漉的,同
样湿漉漉的毛笔,搁在砚边,随时等待雪白的宣纸铺开,落下纵横的线条。有人问我
写了多少年的字了,我说从五六岁起,算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如果做其他一件事,
恐怕早就功德圆满了。可是至今,我还真不敢自夸。
很慢——作为东方闲适情调的书法艺术, 就是以慢来展开的。 它是旧时代的产物,
适合于那个时代的节奏、氛围,它不需要以速成的形式来实现。宋高宗说自己:“凡
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这么忙的一个人,习惯了书写之慢,
在慢中得到了乐趣。慢,使过程长了起来,看不到远处的目的,有时一年半载,不见
鲜明地长进,却也持抱不放。曾国藩说:“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
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想必古人都是如此,安心于慢,不舍不弃。
写——这是一个很有讲究的字眼。 真正的书写还真的是一个庄重的仪式——焚香、
沐浴、更衣,待心平气和,方缓缓落笔。因为慢,就很有一些情调了,大胆地任时间
流逝,毫尖在纸上移动,不知夜半将至。当代社会追求速度,可是书法依旧缓慢。站
在文房四宝面前,心就平息了下来,这都是一些慢时代的自然之物啊。石头刻成的砚
台,松烟油烟烧制成的墨块,竹子做的笔杆,禽兽毛羽做成的笔毫,它们是如此这般
朴实地融在一起,而用来研墨的水,澄澈清洁,与墨相交时,华滋乌亮。至于宣纸,
;.
.
是用檀树皮等植物做成的,同样洁白柔软且有韧性。在这些材料面前,自然气息升浮,
很可以遥想古人在如此有情调的书案前,内心是如此快适,挥毫骋怀,快何如之。
我常在画室里对研究生说一句话:“慢慢写。”一个笔画要写好,需要百遍还是
千遍,难以明说,只得不停地重复。只有慢写,才能细致地体味其中的轻重提按、起
承转合。慢,使人的心性滤去了浮躁、芜杂,渐渐有些与古人笔下相近了。而快,总
会流露出太多的仓皇、破绽,其中就包含了急于求成的心计。“慢学问”,对于书法
的认识就落在这三个字上头。想一想痴迷此中人士,从一本帖始,或摹或临,不舍昼
夜,不间寒暑,好容易形相近了,神又相距甚远,只能继续深入,以至于领袖如皂、
唇齿尽墨。写一手好字算得上一个文人最起码的教养,这个条件并不苛刻,肯入慢功
夫就能够抵达。现在我们不说王羲之这样的豪门子弟的书法,就是戍边士卒、寺院僧
侣、稼穑耕夫笔下的地契、借条、药方,都能让人感慨其不俗。在那个普遍把笔挥毫
的社会里,许多寻常人士,忘情于朝市之上,甘心于林泉之下,以耕钓为生,琴书为
业,不知钟鼎为何物,冠冕为何制,却都能不忘把笔,以此为慢生活之乐趣,在长年
的追求中逐渐递进,使笔迹优雅起来。
慢生活中的书法,我一直是以为有情有调的,养心养性的。就像稀罕的海南黄花
梨、小叶紫檀、红酸枝,它们的生长期如此之长,人一辈子都过去了可能还没长成材。
当我们见到这种慢生长的珍贵树种做成的书案,它高雅的色调、高贵的品位,让人心
存敬畏,这就是由于慢而培养出来的啊。
2、自然的真情的
有人说,在这么漫长的书法史中选择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时段,应该会是哪个时段
呢?我说,还是选魏晋吧。
;.
.
不仅仅因为这个时代出现了王、谢、郗、庾、卫这些书坛上的大人物,出现了兰
亭雅集这样的大事件。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笔下的痕迹给予了我最直接的感受:一个
人在用笔表达个人的感觉时,是那样毫无矫饰、用意,天生天养般的自然。
欧阳修曾这么评价晋人书法: “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 而想前人之高致也!
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侯病,叙暌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