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akno太湖路项目定位综合报告[整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 看陌生的风景, 听陌生的歌, 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 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 第一部分 项目投资环境和市场供求状况调研结论 一、合肥市国民经济总体概况 1、 合肥市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是全省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市区土地面积 458 平方公里。根据合肥市统计局初步统计,合肥市 2000 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 总值 32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1999 年增长 10.3% ,分别高于全国、全 省的 4.2 、4.9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35.93 亿元,增长 6% ;第 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39.3 亿元,增长 12%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117.77 亿元, 增长 12% 。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14.9 :46.5 :38.6 调整为 12.3 :47.5 :40.2 ,第一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略有上升。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升。 在国家采取增加城镇居民收入、 再次降息、 开征利息 税等一系列措施的启动下,市场销售由稳转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8.27 亿元,实际增长 12.9%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稳步增长,餐饮业 增长较快,制造业增长缓慢,分别增长 8.6% 、24.8% 、0.4% 。商品交易成交活 跃,全年商品成交市场总成交额 147 亿元 ,增长 24.5% 。 物价继续保持低位运行。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 3.5% ,居民消 费品价格比上年下降 2.3% ,其中衣着和居住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 1—2 个 点。(以1999 年为 100 ) 行业结构、规模、主导产业:合肥市是以加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全部现有 34 个工业行业, 200 多个工业门类, 2000 多种大类产品;国有及年 销售收入 500 万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共 426 家。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电冰箱、 洗衣机、电视机、空调机为主的日用电器和电子工业,以轮胎、日用化工和化肥 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汽车、叉车、挖掘机、成套配电设备为主的机械工业等支柱 产业,新型建材和环保产业初具规模,拥有荣事达电冰箱、美菱空调、日立挖掘 机等主要名优产品。 2、 合肥市人口规模、结构、人口分布情况、人口变动情况 2000 年年末全合肥市总人口 429.95 万人,非农业人口 136.91 万人;市区 (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郊区)年末人口 130.28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02.78 万人。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控制,本年出生人口 45372 人,出生率 12.51 ‰ ,人口 自然增长率 7.94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 1.97 ‰ 。 东市区 22.47 万人 ,中市区 25.98 万人 ,西市区人口 32.67 万人,郊区人口较 多,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包括蜀山镇、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 3 、合肥市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职工工资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00 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 41.3 亿元, 比上年增长 4.9% ,职工年人均工资 7556 元,比上年增长 10.6 。根据抽样调查 资料,2000 年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文档评论(0)

飞翔的燕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