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魏晋南北朝考古课件:第3_6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交流.ppt

魏晋南北朝考古课件:第3_6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交流.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蹀躞带 鞢带也从东汉中晚期开始在中原汉地出现, 以后越来越流行。 一具完整的鞢带由带扣、 尾和两者之间的若干件带銙组成, 带銙有悬挂蹄形环、 悬挂心形环、 悬挂方形牌等不同形式。 第3.6章 中外文化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西交通之路大开, 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 虽然中原王朝不振, 今新疆地区小国林立, 但控制中亚的大月氏贵霜、 哒、 柔然、 突厥等政权与西亚、 南亚和中国的关系都很密切, 商业利润、 政治图谋和宗教热忱推动一批又一批的西方人士来到中国境内, 中国去西方的人士也是前后相继, 将许多异域物品带回中国。 与此同时, 正经历着三国纷争局面的朝鲜半岛与中国的联系日益紧密, 特别是半岛西南部的百济, 从南朝大力吸收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的输入与中国文化的东去, 构成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流的显著特征。 从汉代开始已经稳定下来的内陆、 草原和海上丝绸之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 南北政权的分裂导致南方倚重海上丝路, 北方倚重内陆和草原丝路。 内陆丝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新变化是, 不仅经河西走廊的路线继续沿用, 而且经西宁、 柴达木盆地西去的丝绸之路河南道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 上述几条线路将南北各政权的首都和重要地区如洛阳、 平城、 武川、 晋阳、 朝阳、 邺城、 青州、 徐州、 建康、 广州等地串联在一起, 西方珍品甚至西方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这些地点。 中国文化东去的陆路和海路并重, 北方地区从辽东出发, 经朝鲜半岛北部高句丽的中转, 主要传向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和伽耶地区, 再传往日本列岛的部分地区; 南方文化经海路主要传入百济地区, 再经百济大量传播到日本。 中国文化东去的陆路和海路并重, 北方地区从辽东出发, 经朝鲜半岛北部高句丽的中转, 主要传向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和伽耶地区, 再传往日本列岛的部分地区; 南方文化经海路主要传入百济地区, 再经百济大量传播到日本。 一、外来文化的输入 魏晋南北朝是西方文化全面输入中国的时期, 输入的形式和内容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服饰、 建筑、 艺术、 宗教到西方人士直接定居中国境内, 在考古学上都留下了痕迹。 目前对于外来文化入华的关注主要集中于文物方面, 而且主要是西方珍贵文物。 这些西方文物与原生地的关系有显性和隐性之别。 显性指西方物品直接输入中国, 隐性指受到西方文化明显影响, 而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仿制品。 直接输入中国的物品约略可分为东罗马与萨珊两大系统, 中国仿制品主要受到与中国紧邻的原大夏地区的影响。 1、 西方珍品 输入中国的西方珍品的来源地从中亚直到地中海沿岸, 贵金属货币、 金银器、玻璃器的数量较多, 嵌宝石金指环、 头饰等杂器也有一些发现。 贵金属货币中以萨珊波斯银币发现最多,总数有500枚以上。 卑路斯王( 459—484年) 银币 发现的地点有: 乌恰、 库车、 吐鲁番、 西宁、 固原、 张掖、 天水、 陇西、 临夏、 呼和浩特、 西安、 耀县、 洛阳、 伊川、 陕县、 大同、 定县、 南京、 英德、 曲江、 遂溪等。 埋藏方式有墓葬、 窖藏、 塔基等。 从遗迹的年代推测, 萨珊波斯银币大约从4世纪末、 5世纪初开始流入中国境内。 东罗马金币也是一项重要的发现, 总数有40余枚, 发现地点有: 于田、 陇西、都兰、 固原、 咸阳、 西安、 商洛、 定边、 土默特、 武川、 赞皇、 磁县、 杭州等。 埋藏方式以墓葬为主。 从遗迹的年代推测, 东罗马金币流入中国境内的时间比萨珊银币晚一个世纪左右,这是因为东罗马距离中国更加遥远, 而且波斯人长期控制丝绸之路, 只是在粟特商人取代波斯商人的优势地位之后, 东罗马金币才较多地输入中国, 北魏时东罗马三次遣使中国, 有两次是与粟特、 哒的使者同行。 由于文献中有中国西北地区使用金银钱的记载, 学术界认为萨珊银币属于这种金银钱, 在一段时间内曾作为货币流通, 但东罗马金币是否曾作为流通的货币则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 不少萨珊银币和东罗马金币被穿孔, 或出土在相当于人体装饰品的位置, 可知它们曾被当作宝玩之物。 中国西北地区还发现将萨珊银币纳入死者口中的葬仪, 是来自于西方, 还是由中国汉晋时期流传下来, 也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 北魏时期中国境内开始流行金银器皿, 而且这些金银器皿多来自西方。 现在发现的这个时期金银器皿也分为萨珊和东罗马两大系统, 萨珊系统之中还包括粟特产品。 至于具体到每一件器物的产地则在萨珊、 东罗马、 粟特之外还有巴克特利亚、 哒或在中国仿制等观点。 萨珊系统金银器皿 海兽纹八曲银长杯 北周李贤墓银壶与器腹图案展开图 东罗马系统 大同出土的鎏金高足铜杯 大同南郊北魏墓出土鎏金银碗 二、玻璃器 罗马玻璃的主要特点是多采用型压、 有模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