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 2018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课 语言的演变 苏教版必修31.ppt

2017 2018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课 语言的演变 苏教版必修31.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写法指导 ] 1 . 语言准确 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说明文的语言要不得半点的 夸张,事物是什么就是什么。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 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 这些词语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比如《中国石拱 桥》在写赵州桥的修建年代时就写“这座桥修建于公元 605 年左 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因为赵州桥建造的确切年代 已无从知晓,所以作者虽用了“左右”,但是更体现出作者尊重 事实,给我们的信息也反而更准确。 2 . 语言通俗 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抽象的概念 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可多 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和举例说明、比较说明、引用 说明等说明方法。 [ 针对练笔 ] 请使用准确、简洁、通俗的语言介绍一种水果。 ( 不少于 200 字 ) 参考答案: 我是人见人爱的苹果。秋天,是利于我们生长的 美好季节。我们贪婪地吮吸着秋姑娘恩赐于我们的甘露,在农民 伯伯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10 月底,我们的果子成熟了。味 道、颜色、形状都十分惹人喜爱。圆圆的,像个小皮球一样,有 的像圆形的闹钟,有的像小灯笼一样……我们长得各种各样:有 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粉红色的;还有的是红红 的,娇艳欲滴…… 我们不仅外表好看,而且还非常好吃。只要你把我们切开, 就可以看见那令人垂涎欲滴的果肉了。我们的果肉是白色的,里 面籽是黑色的,新鲜的汁水,吃起来甜津津的,香脆可口,果肉 鲜美,从舌尖直沁肺腑,那娇嫩的果肉诱惑着你再来一口。 我们的营养也很丰富。有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A 、 C 、 E 及蛋 白质,脂肪,柠檬酸和磷、钙、锌、钠等微量元素。还有补心润 肺、生津解毒、益气和胃、醒酒平肝的功效。把我们的果皮贴在 脸上,还能给你们美容呢!我们还可以加工成苹果干、苹果汁、 苹果粥、苹果沙拉…… 怎么样,听了我们苹果家族的介绍,你是不是更喜欢我们了 呢?那就记得天天品尝吧! 一 、 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 一 ) 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 —— 治学 1 . 从教材中积累 课文节选自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据作者在序中说: “ 1964 年春天,有一天《文字改革》月刊的编者来看我,问能不能给 那个刊物写点有关语言文字的普及性文章。结果就是后来在《文 字改革》月刊上分期发表的《语文常谈》。原计划写 8 篇,可是刊出 7 篇之后,‘文化大革命来了,杂志停刊,第 8 篇也流产了。后来 也曾经想把旧稿整理印成一本小书,可是那几年的风气是以不读书 为贵,也就迟迟没有着手。最近受到一些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们的 督促,才又鼓起劲来修修补补送给出版社,离开最初发表已经 16 个 年头了。给这些文章取这么个名字,无非是说,这些文章内容既平 淡无奇,行文也没有引经据典,当不起‘概论‘基础之类的美 名,叫作‘常谈比较恰当。” 这本书虽只有 6 万多字,但几乎把汉语语言文字方面的理论和知 识都涉及了,给初学语言学理论的人带来很大的帮助。吕先生给这 本书取名时不用“概论”“基础”之类的美名,而用了“常谈”之 名,这的确是一种令人敬佩的自谦,更体现了吕叔湘治学的严谨。 2 . 从历史中积累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庐做太守时,因敬仰东汉隐士严 子陵,特地在桐庐富春江给他建造了祠堂,并写了篇《严先生祠 堂记》,文中有一首赞颂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文章写成后,范仲淹把它拿给友人李泰 伯看。李泰伯读后说:“‘云山‘江水等词,从内容上说, 很宏伟;从用语上说,极有气派,而下面用一个‘德字接它, 似乎显得局促,换个‘风字怎么样?”范仲淹听后连忙称谢, 遂拜李泰伯为“一字师”。 3 . 从现实中积累 “ 上卷先生 ” 胡适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学者之一,曾誉满天下,但他却 以“半部著作”论天下。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白话文 学史》等,只有上卷,而未出版下卷,故而被人戏称为“上卷先 生”。是他江郎才尽写不出来了吗?当然不是。正如别人评论的 那样,胡适先生的治学态度是非常严谨的,他的不把问题彻底弄 清楚就不动笔的原则,使他的著作在史学上留下了缺憾的一页, 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求是精神,却足以给后来人树立一 个精神标杆。 翦伯赞用稿 “ 三不 ” 原则 翦伯赞任《北京大学学报》主编时,用稿坚持“三不”原 则:不用错别字多的稿子,不用学术性太弱的稿子,不用托人说 情的稿子。有一次,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亲手将自己的一篇稿子 交给翦伯赞。翦伯赞看后立即还给了马寅初,并直率地说:“学 报是用来和国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