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文学大家 巴 金 巴 金 一、生平 1 、童年时代 四川成都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原名 李尧棠,字芾甘。 “尧”是李家巴金这一辈的排行,“棠”和 “芾甘”反取自诗经中的《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意思 是说,这棵小小的棠梨树,不要去砍伐它,这 是周朝有德政的召伯曾经休息过的地方。 巴金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李道河曾任四川省广元县知县。 左 三 是 外 婆 抱 着 的 幼 年 巴 金 巴金的第一个先生 —— 母亲 巴金把他的母亲陈淑芬称为他的第一位先生,他自称从母亲那里 学会爱:“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她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 使我知道了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常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 情,她教我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与富。她叫我去帮助那些在困苦中 需要扶助的人。”“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拿来分给 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点事情。把我和这社会联系起来的也 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柢。” 1914 年巴金的母亲病逝, 1917 年父亲又病故,这 两件事是巴金人生道路上的激变。 巴金说,父亲的死“使这个富裕的大家庭变成了 一个专制的大王国。在和平的、友爱的表面下 我看见了仇恨的倾轧和斗争;同时在我的渴望 自由发展的青年的精神上,‘压迫象沉重的 石块重重地压着”。 这些压迫主要来自陈旧的封建家庭观念以及长辈 的威权。在这虚伪的礼教的囚牢中,巴金看到 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在挣扎、受苦以至死亡。于 是,他心中燃起了“憎恨”的火苗。“接着 ‘爱来的就是这个‘恨字。” 从封建大家庭出走 五四运动爆发,唤醒 了巴金。各种广泛传播 的“主义”与思潮,在 巴金眼前展开了一个崭 新的世界,而最先打开 少年巴金心扉的是无政 府主义。 1923 年,巴 金从家中出走,离开闭 塞的四川去到上海、南 京求学。 留学法国 1927 年 1 月,为 了进一步对无政府主 义进行“深的研究”, 巴金赴法国留学。图 为巴金(左)在法国 与同学合影。 1927 年至 1928 年 12 月,巴金创作了第一部小说《灭亡》 (中篇)。从此开始使用笔名“巴金”。这笔名曾被许多 人误以为是取无政府主义领袖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首尾 两字组成的。其实, “巴金”中的“巴” 字是为了纪念 与他处得极好的在法国投水自杀的中国同学“巴恩波”, “金”字是另一个同学从巴金当时正在翻译的《伦理学的 起源和发展》的最后一个字信手拈来的。 巴金自述关于《灭亡》的创作经过: “每夜回到旅馆里,我稍微休息了一下疲倦的身子,就 点燃了煤气炉煮茶来喝。于是,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敲 响了,沉重地打在我的心上。在这样的环境里,过去 的回忆继续来折磨我了。我想到在上海的活动的生活, 我想到那些在苦斗中的朋友,我想到那过去的爱和恨、 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清、希望和挣扎,我想到那过 去的一切,我底心就像被刀割着痛,那不能熄灭的烈 焰又猛烈地燃烧起来了。为了安慰这一颗寂寞年轻的 心,我便开始把我从生活里得到的一点东西写下来。 每晚上一面听着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我一面在练习簿 上写一点类似小说的东西。这样,在三月里我写成了 《灭亡》底(的)前四章。” 《灭亡》 《灭亡》 1929 年在国内发 表并引起轰动,使巴金正式 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巴金自己说,“《灭亡》 当然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然而,在巴金的创作中却自 有它的重要意义,它已经表 现出巴金小说创作的某些基 本特色。诚如巴金自己所说 的,“我写的是感情,不是 生活。” 1928 年底,巴金离法回国,仍然居住在上海。从 1929 年到 1949 年底,他一共 创作了 18 部中长篇小说, 12 本短篇小说集, 16 部散文随笔集,还有大量翻译 作品。 在这当中,中长篇小说无疑代表着巴金建国前创作的主要成就。比较著名的 有:《灭亡》 (1929) ,《死去的太阳》 (1931) ,《家》 (1933) ,《爱情三部曲》 包括《雾》 (1932) 、《雨》 (1933) 、《电》 (1935) ,《春》 (1938) ,《秋》 (1940) ,《火》的第一部 (1940) 和第二部 (1942) ,还有《憩园》 (1944) ,《第 四病室》 (1945) ,《寒夜》 (1947) 等。 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 ( 包括《家》、《春》、《秋》 ) 是巴金的代表作品, 特别是它的第一部《家》,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巴金在《 { 激流 ) 总序》中声称,“在这里我所欲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 写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底一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 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 作品所写的正是这样一股生活的激流:一方面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