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广泛切除+盆扫+双附件切除术学习资料.docVIP

子宫内膜癌广泛切除+盆扫+双附件切除术学习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姓名:陈云凤 年龄:43岁 性别:女 住院号:971129 入院日期:2006年12月 19日 手术日期:2006年12月25 手术名称:经腹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前诊断:1.子宫内膜癌 = 1 \* ROMAN Ib期 2.继发性贫血(中度) 手术中诊断:1.子宫内膜癌 = 1 \* ROMAN Ib期 2.继发性贫血(中度) 手术者: 吴晓玲 李琴芬 助手:关珊 赵平 李喜梅 同学 麻醉方法: 全麻 麻醉者:安裕文 手术指征:子宫内膜诊刮活检:子宫内膜复杂增生并局部区域癌变 手术方法: 麻醉生效后,平卧术台,常规消毒铺敷,取腹部旁切口约18cm,逐层进腹。见少许淡血性腹水,100mlNS冲洗盆腔后取30ml送脱落细胞学检查。探查:肝、脾、胃、大网膜、肠管、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未扪及异常。子宫前位,增大如孕近3月大小、表面光滑、红润、质中,右卵巢见一3×3×2cm3囊肿、光滑;左侧附件肉眼未见异常,充分暴露术野,按以下步骤手术 ①行双侧输卵管伞部结扎,钳夹双侧宫角,距离盆侧壁3cm处钳夹右侧子宫圆韧带,切断并以10号丝线缝扎断端。 ②剪开右侧盆腹膜,于髂血管水平钳夹离断右侧卵巢血管,7号丝线缝扎断端。同法处理对侧。 ③暴露右侧髂血管,由分叉上3cm沿髂总、髂外、髂内动脉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将右侧盆腔髂总、髂外(包括股深)、髂内淋巴脂肪组织(包括闭孔淋巴组织)依次清除,结扎断端。同法处理对侧。 ④剪开子宫膀胱返折腹膜,下推膀胱,游离右侧输尿管,在输尿管外侧钳夹离断子宫血管,4号丝线缝扎并加强残端,同法处理对侧。 ⑤剪开子宫直肠腹膜返折,推开直肠,距子宫颈3cm分次钳夹、离断骶韧带,10号线缝扎残端。同法处理对侧骶韧带。 (接后页) ⑥分离下推膀胱达宫颈外口下4cm。于宫旁分次钳夹、离断膀胱宫颈韧带,打开左侧输尿管隧道,推开输尿管。 ⑦距宫颈旁3cm钳夹、离断右侧主韧带,10号线缝扎残端。同法处理对侧主韧带。 ⑧下推膀胱和直肠,钳夹阴道旁组织,离断后7号线缝扎残端。距宫颈外口3cm ⑨碘酒、酒精、盐水依次处理残端,0/2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阴道残端,同时置T形引流管于残端中央自阴道引出,间断加强之。间断缝合盆腹膜。 ⑩查术野无活动性出血后,蒸馏水冲洗腹腔、吸净,清点器械敷料无误,逐层关腹,皮肤内缝。术后取出阴道六条纱一块,切除物送病理检查。台下剖视子宫:内膜厚而零乱,鱼肉样,宫体部见肿块侵及深肌层,未突破浆膜层。 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约400ml,尿量500ml,黄清,补液2900ml。术毕安返病房。 记录者: 大众甲壳虫的转变 德国是享誉全球的汽车生产大国,那里的许多汽车生产厂商均在各自近百年的汽车制造史上,为世人打造了不计其数的汽车精品。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车型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是有一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却一直响起在我们的耳边—甲壳虫。如今,在世界各地仍旧有几百万辆甲壳虫汽车行驶在路上,它们中间几乎包括了几十年来甲壳虫的所有车型。尽管由于各种原因,甲壳虫汽车登记在册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流行和最受人喜爱的汽车。 1933年,德国政府指示波尔舍博士研制一种大众化的轿车。波尔舍博士经过长期观察,他发现一种名叫甲壳虫的小动物,不但能在地上爬也能在空中飞,其形状决定了空气阻力很小。波尔舍博士把甲壳虫的自然美如实地、天才地运用到车身造型上。甲壳虫形车身迎风阻力最小,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在此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也为以后的车身外形设计上运用“仿生学”开创了先河。1935年,样车下线,搭载了改进型空冷700毫升直列4缸发动机,功率达到22马力。这款车可以说是日后甲壳虫车型的原型,其极具个性的元素在后来的甲壳虫车型上都得到了体现。1936年2月24日,3款“VW 3”车在德国柏林进行展示。从10月22日到12月22日之间,每辆VW

文档评论(0)

158****8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