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崇高与壮美的区别.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崇高与壮美的区别 摘要 :壮美与崇高是中、西文化所产生的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但长期以来,人 们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 许多学者在对壮美与崇高的讨论中, 只注意到了二者的 共性而忽视了二者的差异性。谈到审美形态,往往只谈崇高,不提壮美。本文将 通过崇高与壮美两种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来探讨二者的区别。 关键词 :崇高;壮美;审美范畴 壮美与崇高分别是中、 西文化所产生的两个审美范畴, 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古 代都对崇高或壮美进行过多方面的美学探讨, 但由于其表现形态上的相似, 人们 常将二者混为一谈, 而忽略了它们因出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具有的质的区别。 崇 高与壮美的观念由于东西方文化渊源、 审美心态的差异, 历史地形成了不同的类 型和迥异的审美风格。 在西方美学史上, ,最早将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加以讨论的是罗马艺术评 论家朗吉弩斯,他在《论崇高》一文中说道:“所谓崇高,无论它在何处出现, 总是体现于一种高妙之中, 而最伟大的诗人和散文家之得以高出侪辈, 并在荣誉 之殿获得永久的地位总是因为这一点,而且也只是因为这一点。”他提出,文章 的崇高风格来源于五个方面,即“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情绪”、 “运用藻饰的技术”、“高雅的措辞”、“结构的堂皇卓越”。而其中最重要的 是作者“高尚的心性”。他说,“崇高的思想当然是属于崇高的心灵的”。【 1】 这实际是一篇修辞学论文, 他所探讨的是文章的崇高风格。 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 美学范畴并与美进行研究比较的, 则始于十八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他在 《关于 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 一书中, 曾对这一对美学范畴进行了深入系 统的研究, 其中他把崇高与壮美对立起来加以讨论, 并且第一次揭示了崇高感中 包含痛苦感, 其心理经验一定是某种痛苦或危险; 在情绪上的表现一般是恐怖或 惊惧,认为 “凡是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痛苦或危险的事物, 即凡是能以某种方 式令人恐怖的, 涉及可恐怖对象的, 或类似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的事物就是崇高 的一个来源”,【 2】崇高感的对象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可恐怖性。“惊惧是崇 高的最高度效果,次要的效果是欣赏和崇敬”,【 3 】也就是说崇高含有对人否 定的因素,但也正是这种对人的否定性的因素,促成了崇高感的形成。 康德在早年曾写过《论秀美与雄伟的感觉》的专文,后来在《判断力批判》 中,又对崇高作了很好的论述。他认为崇高有两类:一是数学的崇高,也即体积 无限大的对象,如海洋、冰峰、群山等;一是力学的崇高,也即是威力无比巨大 的对象,如狂风、雷电、激流等。如此,康德补正了博克把崇高仅仅归结为对象 表面形体的偏颇。 黑格尔在《美学》中,从他所信奉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出发,认为崇高的 根源不在于主观感受, 而在于客观理念, 是由于有限的的形式容纳不了无限的理 念,这就造成了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所以崇高就是理念压到形式。 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一反传统的崇高观念, 认为崇高不是 事物所唤起的任何主观的思想和观念,而就是客观的事物本身。他说: “一件事 物较之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4 】车尔尼雪夫斯基 把崇高的根源仅归之于事物本身, 看似客观和唯物, 实际上是机械的静止的, 僵 化的,是对此前崇高中高扬人的理性和道德精神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