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筝大师韩福龄——从艺经历
潍坊风筝国遗传承人现任潍坊市风筝协会副秘书长,他的龙头蜈蚣风筝被风筝界称为“韩派蜈蚣”。自潍坊国际风筝会举办以来,每届都有他的作品获奖,并曾多次在国内外的风筝比赛中获得最高奖,1989年被潍坊市政府授予“风筝明星”称号,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的传承人。
生于1934年,从七岁开始学扎风筝,自1949年开始学扎龙头蜈蚣风筝,并得到风筝老艺人胡敬珠先生的真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扎制艺术风格。
“说相声讲究学、说、逗、唱;做风筝讲究的是扎、糊、绘、放。”韩福龄用四个字凝练地概况了潍坊传统风筝的制作方法。如今,从选料、礼制、糊料、绘画到放飞,像韩福龄一样通晓并熟练全套传统风筝制作技艺的老艺人,已是屈指可数。韩福龄告诉笔者,他一生制作的传统风筝有上千只,设计种类有四五十种。他以少年开始,七十多年来几乎没有一天离开过风筝,这自然是源于他对民间艺术深挚的热爱。
早期,城派风筝大都是合作完成——风筝手艺人负责礼制,画家负责绘图,这也是城派风筝能够名噪一时的重要原因。“外边的风筝你找个画家给你画风筝,他不给你画,觉得掉价。咱潍坊有个最大的特点:在潍坊知名的画家照样能给画风筝。”韩福龄老人如数家珍地说起那些为风筝绘制的画家,“像陈寿荣,人物、花卉、山水都能画,字也写得非常好,篆刻也很好。再比如郭兰村,他擅长工笔人物画。在他们家,弟弟负责扎制风筝,他来给风筝绘画。民国后期的以画人物为主的著名画家张国干也善于画风筝。”
扎工考究、裱糊细致、形象生动、品类多样,都是潍坊风筝的工艺特色。以龙头蜈蚣为典型例子,可看出潍坊风筝的工艺特色。“每一个腰节,它形成一个圆柱体。这是它的脊梁骨,这是他的脊骨,底下是它的身子,最底下代表它的肚子,飞起以后,特别好看。”龙头蜈蚣的身体部分是飞行平衡的决定因素。韩福龄的龙头蜈蚣风筝的腰节最多达到200节,而每个腰节的大小、粗细、重量,至悬挂的羽毛,都要完全一致。这对于纯粹的手工制作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韩老先生的龙头蜈蚣,不但身子做得精,龙头更是一绝。在龙头上,耳、眼、鼻、腮、须和角,即便是眉毛,腮须,蛾眉间的红痣,都得用细竹扎得十分细密。一个看上去普通的龙头,要用几十根至上百根竹条扎制。韩福龄老先生扎制的一只龙头,竞用掉了两百多根竹条。在扎制细节方面,一条100节、50米长的龙头蜈蚣即需要扎绑740个扣,可见其繁难和精细之至。
再如,在糊制阶段,材料和技艺尤为关键。吸过水的潮湿绢丝才刚好符合粘合的标准,这还不够,由于丝绢表面有一层矾,水泡久了就会脱矾,导致不容易上色。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就需要一块块浸泡裱糊,严格控制浸泡的时间和胶水的风干分寸,同时一块一块裱糊还可以更好地凸显出壁体的效果。两百多根竹条的龙头全部扩展开来有一百多平方米,扎制者要重复裱糊动作的次数也就不可计数。
作为潍坊风筝的代表人物,韩福龄老人扎了一辈子风筝,但他从不卖风筝,只作为礼物赠送给切磋技艺的朋友和亲戚同事。他担心为卖钱而扎风筝会影响对传统风筝的研究和传承。韩福龄称,很多向他求风筝的人都舍不得放飞,放在家里当作收藏品。如今韩福龄家里作为藏品保留下来的风筝品类众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大则上百米,小则如巴掌,在色彩缤纷中寄托着老人向善尚美的心灵追求和情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