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产10万吨丙烯酸工艺设计
1 引言
概述
丙烯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酯类, 还可用于生产 高吸水性树脂、助洗涤剂和水处理剂等,广泛应用于涂料、化纤、纺织、皮革、塑 料、粘合剂、石油开采等各个领域 [1]。
20世纪 20年代末,化学家 Otto Rohm 从 2-氯乙醇制羟基丙腈转而生产丙烯 酸,完成了对丙烯酸工业化生产工艺的研究 [2]。1939 年,德国化学家 Reppe 发明 了以乙炔、一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用羰基镍为催化剂合成出丙烯酸。 1969 年,美 国联碳公司从英国 BP 公司引进丙烯直接氧化经丙烯醛生产丙烯酸技术, 并建立工 业化生产装置。 经过多年不断改进, 尤其是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改进, 该法已成为 制造丙烯酸的主导生产方法 [3]。
丙烯酸生产工艺技术
丙烯酸在 20世纪 30 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 其生产方法经历了氰乙醇法、 雷普 (Reppe )法、烯酮法、丙烯腈水解法和丙烯氧化法[4,5]。
氰乙醇法
氰乙醇法是最早工业化生产丙烯酸及其酯的方法。德国和美国分别在 1927 年 和 1931 年用此方法建成了工业化装置。由于反应过程会生成各种聚合物,因此丙 烯酸收率较低,仅为 60~70%,且氰化物剧毒,严重污染环境,故采用此法的生产 装置早在 50 年代就已关闭。
Reppe 法
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的 Walter Reppe 博士发现利用自己发明的 Reppe 反应 可以直接从乙炔生产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在 60 年代以前,用 Reppe 法或改良 Reppe法生产丙烯酸及其酯的工艺曾占统治地位, 随着石油化工技术的开发和环境
保护要求的加强,到 1976年改良 Reppe 法的装置已全部停产。
烯酮法
以乙酸或丙酮为原料,磷酸三乙酯为催化剂,在 700C时裂解生成乙烯酮,然 后与无水甲醛在AICI3或BF3催化剂存在下,在25°C进行气相反应生成 3■丙内酯, 再与热的磷酸接触异构化生成丙烯酸。 乙烯酮法产品纯度高, 收率也高, 副产物和
未反应的物料能循环使用,适用于连续生产,但原料乙酸或丙酮价格高且 丙内
酯为致癌物质。
丙烯腈水解法
这是法国Societed Ugin?美国Sohio开发的工业制备方法。该法工艺简单, 反应条件温和,设备投资不大, 可同时生产丙烯酸胺。 缺点是污染严重,副产大量 低价值的硫酸铵。 该流程至今只有日本旭化成和英国联合胶体仍有运行, 墨西哥的 塞拉纳斯装置已于 1993 年停产。
丙烯氧化法
20世纪 60年代末,随着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丙烯价格日趋便宜,由于高度 活泼、高度选择性和长使用寿命的催化剂的开发, 使得丙烯直接氧化制丙烯酸的工 业化方法为工业界所接受 [6]。丙烯氧化法起初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但分两步进行 更有助于通过优化催化剂的组成和反应条件而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 所谓丙烯两步 氧化法是在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存在下, 经空气氧化先生成丙烯醛, 再进一步催 化氧化成丙烯酸 [7,8]。
丙烯酸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为丙烯两步氧化法。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技术主要 有:美国索亥俄(Sohio)技术、日本触媒技术、日本三菱油化技术、日本化药技术、 德国 BASF 技术 [9]。
美国索亥俄 ( Sohio) 技术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在美国和日本具有一定的市场。 Sohio 技术的特点是丙烯 氧化采用两台反应器串联操作, 吸收塔顶出来的废气不循环; 废气中未反应的丙烯 不回收;催化剂寿命为 2 年。
( 2)日本触媒化学 (NSKK) 技术
日本触媒公司是世界上首先实现工业二步法生产丙烯酸的厂家。 其催化剂为中 空圆柱状, 其形状增加了几何外表面, 转化率得到提高的同时, 也提高了生成物自 催化剂微孔中扩散出来的路径, 减少了深度氧化, 因而提高了产物的单程收率及选 择性,同时降低了热点,减少了床层阻力,使催化剂的寿命得以延长。其工艺特点 是在Mo-Bi系催化剂中加入了元素Co,从而提高了丙烯醛的选择性和单程收率; 采用废气催化焚烧炉,不需消耗燃料气。
( 3)日本三菱油化 (MPCL) 技术
日本三菱石油化学公司公司对其原来的工艺和催化剂不断研究和改进, 改进后 的催化剂可适应比日本触媒公司二段催化剂更低的反应温度,活性高、选择性高、 寿命也长。其工艺特点是以高浓度丙烯为原料,丙烯酸单程收率高于 87% ,未反
应的丙烯或丙烯醛不循环使用。两台串联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分别采用 Mo-Bi 系、
Mo-V 系氧化物为催化剂,寿命均为 6 年。
( 4)日本化药技术
采用的催化剂为涂裹型催化剂, 形状规则,利于装填, 机械强度较好,目的产 物选择性好。 缺点是反应热点温度较高, 如果飞温容易烧坏催化剂。 丙烯氧化制丙 烯醛采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