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考试复习提纲.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 页码页码页 / 共NUMPAGES 总页数总页数页 《鱼我所欲也》考试复习提纲 【--考试祝福语】   导语:《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者是舍生取义。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eacute;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ugrave;),所恶(wugrave;)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igrave;)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ugrave;)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igrave;)患者何不为(weacute;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igrave;)患而有不为(weacute;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ugrave;)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iacute;),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uacute;)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ugrave;)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egrave;)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egrave;i)宫室之美,妻妾(qiegrave;)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eacute;)我欤(yuacute;)?乡(xiagrave;ng)为(wegrave;i)身死而不受,今为(wegrave;i)宫室之美为(weacute;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egrave;)之奉为(weacute;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egrave;i)所识穷乏(faacute;)者得(deacute;)我而为(weacute;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egrave;i)失其本心。   出处   选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者是舍生取义。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重点内容   一、生字 箪(dān) 蹴(cugrave;)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ugrave;)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4、箪:盛饭用的竹器 5、蹴:用脚践踏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通向,从前 8、何加,有什么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孟子bull;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