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北大红楼所感.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 观 北 大 红 楼 所 感 七月的北京,骄阳似火。 穿过车水马龙的五四大街,我们来到了位于沙滩的北大红楼。走进院落大门,正 对的是一座四层坡屋顶建筑,红色的砖墙,红色的窗棂,红色的铺瓦与挑檐,四根历 经风吹雨淋的水磨石立柱门廊傲然竖立。 眼前这座建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沧桑而庄严, 历经百年(建于 1916 年),它已失去往昔的风采,在今天高楼林立的北京,显的似乎 其貌不扬。然而,当我再次走出这座建筑时,我被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所震撼,折 服。回望这座历史遗迹,我肃然起敬。 北大红楼,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五四爱国 运动的策源地。在这里,革命先辈和文化巨匠们发起的爱国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礼教, 旧思想,旧文化;在这里,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激励着革命先驱用 青春点燃了新文化的火海,开辟了中国未来的新道路。 走进北大红楼,前厅内竖立着一尊栩栩如生的铜像,这是为纪念原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而设立的。在第一间展览室内,陈列了有关蔡元培先生的许多珍贵物品,有蔡 元培先生( 1986 年— 1940 年)就任北大校长的任命状,有他提出“兼容并包”教学思 想的手稿。听了讲解员的讲述,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蔡元培先生对北大的改造,在接到 任命状时,有人劝他不要去北大任职,因为当时这里为京师大学堂,学生多为官绅子 弟,学风懒散,很难整顿,还会吃力不讨好。但是,蔡元培先生义无反顾执意来到北 大并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学风,整顿学员,聘请教师,开办校役班和 平民夜校,打破了限制平民学生上课的规定;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同思想的人 可以同时在一所课堂上相互争论,探讨。这种“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为近现代 中国教育接受进步思想,改革教育旧体制开启了先河,我也为蔡元培先生不畏艰辛做 出的执着努力而深深钦佩。 沿着高高的走廊往前走,两侧分别是“五四”风云中学子们上课的大教室和馆藏 书库。接下来是毛泽东同志工作过的新闻报刊阅览室,迎门而立的是一张斑驳的旧书 桌,桌上笔架砚台一字摆开。当年,从长沙来京的学生毛泽东就坐在书桌后面,平日 里,他在这里登记阅览室新到书刊和前来阅览的人的姓名。那时,作为图书管理员的 毛泽东月薪只有八块大洋, 勉强维持一个人在北京租房吃住的基本生计。 就在这个 “不 起眼的岗位”上,毛泽东同志认真工作的闲暇之余,翻阅大量报刊书籍,如饥似渴的 学习新文化,探索新思想,分析社会,了解中国。在北大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在各种 思潮,流派撞击和融合的激流中,在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影响 下,追求真理,积极探索的毛泽东最终选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论信仰,成为了一 名坚定地共产主义革命家。 走到一楼西侧,有一间是有关陈独秀( 1879 年— 1942 年)的展室,里面也有一 尊铜像,与那时长袍马褂的先生相比,一身西装,饱学西学的陈独秀的新青年形象脱 颖而出。墙面上的展物中,有还原了当时《新青年》杂志的封面和一些宣传新文化的 画册。 1917 年陈独秀接受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在《新青年》这块阵地 上,陈独秀等人吹响了思想启蒙的号角,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并提出了民主(德 先生)与科学(赛先生),他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正如陈独秀遗留的诗句: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 气若虹”。这种共产党人的坦荡胸襟,浩然正气,自强不息,更加深了我们对这位革命 前辈投身共产主义运动的敬仰。 岁月易逝,精神永存。参观北大红楼不仅仅为了重温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缅怀 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用“心”来感知红楼的脉搏和精神。在国家浩劫, 民族危亡的时刻,革命先辈用火红的青春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开辟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方向;他们以满腔热血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挺身而出,谱 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如今,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党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推广 开来,使之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为青年工作者,我们不但要 有激情更要有理性,有担当,要扎实学好本

文档评论(0)

wcs5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