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第5章扁形动物门.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活史: 尾蚴从螺体内逸出后,多附着于菱角、荸荠、莲藕、茭白、水浮莲等食用水生植物上,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囊蚴,生食这些水生植物,或喝生水,囊蚴即被吞入。在宿主消化液和胆汁的作用下,囊壁破裂,幼虫脱出,吸附在十二指肠或空肠黏膜上,约经3个月发育为成虫,并开始产卵。 2、华支睾吸虫 成虫寄生在人、猫、狗等吃鱼的哺乳动物的肝脏胆管内,由此而引起的疾病称为华枝睾吸虫病。 于1875年在印度一华侨尸体的胆管中首次被发现,因此该虫又称华肝胵。 生活史: 寄生部位:肝胆管 症状: 侏儒症 华枝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胆管会使人得华枝睾吸虫病。患者有慢性腹泻、消瘦、乏力、贫血、肝脏肿大等症状,后期可发生肝硬化,常见并发症有急性胆囊炎、总胆管阻塞。肝细胞性或胆管性原发性肝癌可能与本病有关。囊蚴在70℃的热水中8秒钟即死亡,但冰冻、盐腌及浸于酱油中等方法不能在短时间内杀死囊蚴。 四、其它重要的寄生吸虫--猪绦虫 1、形态结构 体长2-4M,由700-1000个节片组成 身体分三部分: 头节:生有吸盘和小钩,以附着在肠粘膜。 颈部:纤细不分节片,能不 断分裂产生节片。 是绦虫的生长区。 节片:身体的其余部分由许多节片组成。 头节和颈节: 节片:依椐生殖器官成熟情况分三种类型。 未成熟节片:宽大于长,内部构造尚未发育完全。 成熟节片:近方形,内有生殖器官、神经和排泄管。 妊娠节片:长大于宽,其它器官消失,只存充满卵的子宫。 2、猪绦虫的生活史 猪绦虫囊尾蚴 有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 或“豆猪肉”。 人因食用未煮熟的米猪肉而感染。囊尾蚴在胃液的作用下,头节翻出,并进入小肠,用钩和吸盘吸附在肠壁上,囊泡破裂,并自颈节不断长出节片,经2~3个月后发育为成虫。成虫在人体内可存活数年,长者可达25年。 人误食猪带绦虫的虫卵,或已感染成虫的患者,由于消化道的逆向蠕动(恶心、呕吐),可将妊娠节片返入胃中,称“自体感染”,使得人亦成为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 五、分类 1、涡虫纲 自由生活,体表腹面有纤毛,肠道发达 陆涡虫 土弁 2、吸虫纲 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寄生。 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 吸虫Fasciola hepatica 3、绦虫纲 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 细粒棘球绦虫 寄生种类体壁的亚显微结构 吸虫体壁纵切面 绦虫体壁横切面 扁形动物各纲比较 体表 肠道 吸盘或口钩 生活方式 涡虫纲 有纤毛 发达 无 自由生活 吸虫纲 有皮膜 简单 有 寄生生活 (生活史中有自由生活阶段) 绦虫纲 有微毛 无 有 寄生生活 (生活史中无自由生活阶段) 六、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寄生: 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从而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是相统一的,而这种统一又必然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根椐这一原理,寄生性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动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列相应的变化。 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简单而稳定 适应结果:身体的结构部分退化,部分加强 取食方便而直接 消化和运动器官退化 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减弱 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 抵御寄主体内酶的侵蚀 表皮特化成皮膜 固着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 产生固着器官吸盘、钩、爪等 寄主转换过程中的大量死亡 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 退化愈趋退化: 吸虫:肠道退化 绦虫:肠道消失 强化愈强化: 绦虫:孕节内全为生殖器官 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 更换寄主和寄主的进化有关。最早的寄主应该是在系统发展中出现较早的类群,如软体动物,后来这些寄生虫的生活史推广到较后出现的脊椎动物体内,这样较早的寄主便成为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后来的寄主便成为终未寄主。 更换寄生的另一种意义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方式的一种适应。因为寄生虫对其寄主来说总是有害的,若是寄生虫在寄主体内繁殖过多,可能使寄主迅速地死亡,寄主的死亡对寄生虫也是不利的,因为它会跟着寄主一起死亡,如果以更换寄主方式,由一个寄主过渡到另一个寄主,如由终未寄主过渡到中间寄主,再由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