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反光背心穿戴识别方法.pdf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反光背心穿戴识别方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1091110 A (43)申请公布日 2020.05.01 (21)申请号 201911348698.5 (22)申请日 2019.12.24 (71)申请人 山东仁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浆水泉 西路98号山东财经大学大学生创业园 孵化苑211室 (72)发明人 郭强 季磊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676 代理人 褚庆森 (51)Int.Cl. G06K 9/00(2006.01) G06K 9/62(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反光背心穿戴识别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反光背心穿戴识 别方法,包括:a).获得工程作业人员穿戴反光背 心的影像与图片;b).对图片进行人工标注,标注 点为是否穿戴了反光背心;c).在训练集上进行 训练,提取反光背心的特征,反光背心特征表示 为神经网络模型中训练出的各项权重;d).最终 模型训练完毕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9.5%, 远超出正常人的平均识别率;e).将训练完成的 目标检测网络部署到监控设备上,进行实时检 测。本发明的目标检测网络反光背心识别方法, 对输入图片进行优化处理,提高了检测效率和识 A 别精度,可准确识别出所道路或工程现场为按规 0 定穿戴安全背心的人员,并发出报警信息,确保 1 1 1 了有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9 0 1 1 1 N C CN 111091110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反光背心穿戴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a).建立训练素材库,收集所有款式的工程中使用的反光背心,在施工现场安排工程作 业人员穿戴,然后通过视频和拍照获得各个方位、各种样式、各种背景以及各种光线下工程 作业人员穿戴反光背心的影像与图片,将影像图片进行剪切,形成图片,并通过图像工具将 图片处理为统一的正方形尺寸; b).标注图片,对经步骤a)处理后的图片进行人工标注,标注点为是否穿戴了反光背 心,标注完成后,得到一个人体穿戴反光背心情景的数据集; c).训练目标检测网络模型,首先建立基于MobileNetSSD轻量级目标检测网络的神经 网络训练模型,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上进行训练,提取反光 背心的特征,反光背心特征表示为神经网络模型中训练出的各项权重;最终获得用于检测 反光背心穿戴的专用目标检测网络; d).检测神经网络准确度,按照7:1:2的比例,将数据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共 进行100000次迭代,每次迭代集合大小为16张图片,每进行10次迭代通过验证集计算当前 损失值和准确率,完成迭代后在测试集上进行最终的准确率的计算,测试结果表明最终的 准确率达到99.5%,远超出正常人的平均识别率; e).模型部署,将训练完成的目标检测网络部署到监控设备上,进行实时检测,当检测 出员工未正确佩戴反光背心时,进行语音报警,并通过网络实时上传至电脑终端,便于管理 人员进行维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反光背心穿戴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 中,图片处理后的正方形边长不大于450像素,不小于150像素;步骤a)中,共收集了10324张 图片,其中正确穿戴反光背心目标有7323个,未正确穿戴反光背心目标有7481个,二者比例 接近于1:1。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