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概述和发病机制教学文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概述 ?淋巴瘤(Lymphoma)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淋巴瘤通常以实体瘤形式生长于淋巴组织丰富的组织器官中,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是最易受到累及的部位。淋巴瘤如累及血液及骨髓时可形成淋巴细胞白血病,如累及皮肤可表现蕈样肉芽肿病或红皮病。 组织病理学分类: 霍奇金病(Hodgkin discase,HD)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共同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消瘦、盗汗及瘙痒等全身症状。晚期因全身组织器官受到侵润,可见到肝、脾大及各系统受浸润的临床表现,最后可出现恶病质。 发病情况: 我国淋巴瘤的死亡率为1.5/10万,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1~13位。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总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各国及日本。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多,约占50%左右。HD仅占淋巴瘤的8%~11%,与国外HD占25%显然不同。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 Burkitt淋巴瘤——Epstein-Barr(EB)病毒。 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1)。 逆转录病毒HTLV-II——T细胞皮肤淋巴瘤—蕈样肉芽肿病的发病有关。 宿主免疫功能 遗传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伴发淋巴瘤者较正常人为多; 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发生恶性肿瘤者,1/3为淋巴瘤。 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淋巴瘤发病数比一般人为高。 ?第三节 病理和分类 (一)霍奇金病 以在多形性、炎症浸润性背景上找到R-S细胞为特征,伴有毛细血管增生和不同程度纤维化。目前较普遍采用1965年Rye会议的分类方法(附表1)。 ?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1982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订了一个国际工作分类(IWF) ?当前NHL的分类是以IWF为基础,再加以免疫分类,如“弥漫型大细胞淋巴瘤,B细胞性”。如应用新技术,发现符合新的淋巴瘤类型,则直接给予诊断,如诊断为“外套细胞淋巴瘤”。 新的淋巴瘤类型: 国际工作分类未列入的新的淋巴瘤类型: (1)边缘带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边缘带系指淋巴滤泡及滤泡外套(mantle)之间的地带,从此部位发生的边缘带淋巴瘤系B细胞来源,CD5+,表达bcl-2。临床经过较缓慢,属于“惰性淋巴瘤”的范畴。 本型从淋巴结发生者,由于其细胞形态类似单核细胞,亦称为“单核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monocytoid B-cell lymphoma)结外淋巴组织发生的边缘带淋巴瘤,亦被称为”“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 lymphoma)。 (2)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常见者为蕈样肉芽肿病(mycosis fungoides),侵及未梢血液者称为Sezary综合征,临床经过缓慢,属惰性淋巴瘤类型。增生的细胞为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呈CD3+、CD4 +、CD8-。 (3)外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曾被称为外套带淋巴瘤(mantle zone lymphoma)或中间淋巴细胞淋巴瘤(intermediate cell lymphocytic lymphoma)。系来自滤泡外套的B细胞(CD5+细胞),常有t(11;4)。临床上,本型发展稍迅速,中位存活期2~3年,应属于侵袭性淋巴瘤范畴,化疗完全缓解率较低。 (4)间变性大细胞型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亦称Ki-l淋巴瘤。细胞形态特殊,类似R-S细胞,有时可与霍奇金病混淆。细胞呈CD30+,亦即Ki-l(+),常有t(2; 5)染色体异常,临床常有皮肤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及其它结外部位病变。免疫表型可为T细胞型或N细胞型。临床发展迅速,治疗同大细胞型淋巴瘤。 (5)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这是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的一个特殊类型,已知与HTLV-I病毒感染有关,具有地区流行性,主要见于日本及加勒比海地区,肿瘤或白血病细胞具有特殊形态。临床常有皮肤、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伴血钙升高,通常伴有免疫缺陷。预后恶劣,本型在我国很少见。 ?第四节 临床分期和分组 Ann Arbor临床分期方案现主要用于HD,NHL也参照使用。 I期 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I)或单个结外器官局限受累(IE)。 II期 病变累及横膈同侧二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II),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以横膈同侧一个以上淋巴区(IIE)。 III期 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变(III),可伴脾累及(IIIS),结外器官局限受累(IIIE),或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受累(II

文档评论(0)

135****96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