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到性性刊
中国传统曲艺
《山东快书》
1.挠况
2起源
3.发展
4.流派及代表人物
5.鸳鸯板介绍
6.山东话教学
7.传统书目-《景阳岗》
8.发展现状及展望
梳况
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基本句式为
的七字句,为保证演唱的明快,一般句子最后为三个字。左手击打两
块相同的铜板(鸳鸯板)作为伴奏乐器。山东快书都是站唱形式
表演上讲究“手、眼、身、步”及“包袱”、“扣子”的运用。唱词
基本上为七字句,演员吟诵唱词,间以说白。曲目有“单段”、“长
书帽”等形式。
传统曲目《武松传》,包括《东岳庙》、《景阳岗》、《狮子
楼》、《十字坡》等12个回目,可以分回独立演唱,也可以连贯起来
表演。此外,还有《大闹马家店》、《鲁达除霸》、《李逵夺鱼》等,
小段书帽则有《小两口抬水》等。现代书目,抗日战争期间有《智取
袁家城子》、《大战岱崮山》等;建国后又有《一车高梁》、《抓俘
虏》、《三只鸡》、《侦察兵》等
山东快书具有灵活简便、易演易编的特点,通常是一个或几个
演员,用极简单的道具进行演喟,在瞬间就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又由于它不受场地的限制,无论田头工地、街头巷尾,均可随时演出,
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所以几百年来长久不衰,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
基础,许多经典段子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
二、起源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兖州一带,流行于
东、华北、东北各地
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历来有三种传说,即刘茂基说、赵大桅说
和傅汉章说
1.刘茂基
刘茂基,相传是明万历年间人。祖籍山东临清,正是山东快书的
发祥地。他是个不得志的武举人,流落乡间,采集当地流传的武松故
事,编成快书演唱。他的表演方式很“
没有服装和乐器,只是
斜披一件大褂,手里敲打着两块瓦片。他有绝活,就是武功架势好看,
而以《武松传》为主要内容的节目中,打架斗殴的场面犹如家常便饭,
刘茂基的武术功底便大有用途了
2赵大桅
赵大桅,相传是清咸丰年间人。祖籍山东济宁,是山东快书的另
发祥地。他是个落魄文人,穷极无奈,只好卖艺为生。他会编词
起初把武松的故事编成顺口溜演唱,后来吸取山东大鼓的“窜铜腔
编成山东快书演唱。他用山东大鼓的梨花片做为伴奏乐器,这就是至
今还在使用的鸳鸯板。
3傅汉章
据山东快书老艺人周侗宾、傳永昌谈:清道光六年,有落第举子
36人,归途雨阻临清,为发泄胸中愤懑不平,以民间广为流传的梁山
好汉武松故事为依据,编成《武松传》说唱。作者之一李长清将该书
带回,后与其表侄傅汉章去山西,因阻邯郸,无奈拿出《武松传》五
回,交傅汉章在关帝庙前念唱,得钱还乡。李长清于是发现傅汊章很
有演唱才能,便将全书传给了他,傅得《武松传》潜心研究,加以充
实发展,于道光十九年曲阜林门会(孔林前春秋庙会),正式演出
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所以说傅汉章是最早演出山东快书的艺人。
至今约有150年的历史。傅汉章说承前启后,以艺人传说的道光十九
年曲阜林门会演出为依据。有时间,有地点,有场合,可靠性大
PS、快书与快板的区别
书和快板属于中国曲艺中韵诵类即似说似唱的一类表演形式。
但快书与快板又有区别,是同一大类中的两个小类
韵律和内容
表演形式
快书与快板虽然都以节奏感极强
主要体现在表演的伴奏乐器上
的数唱或诵说方式进行表演,所
山东快书使用的是两个月牙形
说唱的曲词均是句式比较规整的
的,方寸大小的铜片,表演是
韵文,但也有区别。快书一般都
时单手击打节奏,称之为“鸳
表演故事性强,并塑造典型人物
鸯板”;快板使用的则是一大
形象的中、长篇节目,曲词的韵
一小两副竹制击打节奏乐器
辙通常是每个回目一韵到底;而
其中大板为两块,小板为五块,
快板一般只表演说理或抒情性较
用绳结穿起来,表演时演员左
强的短篇节目,且曲词的押韵方
右手分别持大板与小板说唱。
法比较自由,称为“花辙”,即
可在一段曲词中自由转韵
三.发展
山东快书形成之后,就从发源地扩散
省外两支
杨立德
高元钩
另一支沿长江向东南发展,武汊、徐州、蚌埠、南京、上海等地
也是30年代末就见到了山东快书。戚永立、高元钧等山东快书名家都
曾在这一带作艺。高元钧时间最长,遂有“红遍江南”之誉
山东快书起初流传在农村,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渐渐进入
堿市,虽然健康淳朴的形式还保留着,但为了迎合小市民的趣味,不
健康的成分日益増多。跟相声类似,流传山东快书搀进所谓“荤口
于是质朴清新的山东快书越来越低级下流,到解放前夕已岌岌可危
解放后,山东快书获得新生,迅速发展。据说连山东快书这一名
称还是解放后正式定下来的,特别是在解放军部队里,山东快书十分
活跃。这可能跟山东快书歌唱英雄的传统和粗犷豪放的风格有关
50年代初期,山东快书始向全囯发展,高元钧在这方面的推动作
用是很大的。1950年3月,他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