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1 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交往无极限… 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网络交往吗? 网络交往有极限… ??? 你如何看待网络交往的“自由”?这种自由有没有限度? 网络交往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有没有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 讨论: 只有在道德、法律的范围内,网络交往才有极大的自由;但如果超越道德、法律的边界,就不再有自由了。因此这种自由是有限度的。 在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公共 场所,要语言文明,轻松幽默,不 辱骂他人;对求助者,要出于爱心,尽力相助;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等等。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 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是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 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我们共负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责任。 25.6% 浏览过不良信息 35.1% 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行为 13.2% 认为网上聊天看不见,互相欺骗是正常的 6.9% 私自用过别人帐号上网 18.8% 在网络中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 人数比例 调查项目 中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 第二百八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八十六条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 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我们共负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责任。 在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公共 场所,要语言文明,轻松幽默,不 辱骂他人;对求助者,要出于爱心,尽力相助;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等等。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 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是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网络交往无极限… 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网络交往吗? 网络交往有极限… ??? 网络交往无极限… 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网络交往吗? 网络交往有极限… ??? 北京某教育中心因其与员工高某之间发生劳动报酬争议,遂在互联网上发布“网络通缉令”“通缉”高某。高某看到这则“通缉令”后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该中心诉上法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该中心的此种行为构成了对高某名誉权的侵犯,判令该中心在其所属网站上以弹出式窗口形式向高某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并赔偿高某精神抚慰金二万元和公证费八百元。(2009年08月02日 来源:京华时报)? 网络通缉令侵犯名誉权 赔偿前员工2万元 * 网络是虚拟的,许多青少年尤其女青年网迷对网友、网恋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或者根本不去辨别。加之对法律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薄弱,热衷于见网友可能给她们带来的莫名刺激,往往导致见面被强奸后不报案。 * 它使我们在网上更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畅所欲言;因看不到对方,可使我们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内在素质和修养,不必因年龄小、相貌不佳、口头表达能力差而退缩。同时,它也使人们的阴暗心理借助电脑屏幕得以无所顾忌地宣泄,使交往环境被污染。我们既可能成为这种被污染环境的受害者,也可能在无意间参与其中,推波助澜,破坏网络环境。 * * * 2001年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就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其内容可归纳为“五要”和“五不”。 * 高某原系北京某教育中心职工,双方曾因劳动报酬问题诉至劳动争议仲裁部门。2004年12月6日,高某登录互联网后,发现该中心在其网站上以弹出式窗口发布了《网络通缉令》,内容为:“最近经常有一名IP地址为×××的网络歹徒到××网上恶意留言,网络公安局已经展开调查,警方怀疑是138××××机主所为。……警方从即日起协同有关部门准备抓捕。望社会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将该歹徒缉拿归案!”?该《网络通缉令》配有公安部门警徽。在这份网络通缉令中,除IP地址外,均为高某的个人信息,包括其现有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和在湖北老家期间使用的联系方式。2004年12月8日高某提请北京市海淀区公证处对该中心网站上的“网络通缉令”内容进行了公证,为此支付公证费800元。2004年12月12日该中心网站改版后,“网络通缉令”信息被删除。? * 依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