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5.2文化创新的途径 课件(共27张PPT).pptx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5.2文化创新的途径 课件(共27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课 文化创新; 谭维维的《中国故事》里融入了四个腔调:华阴老腔--藏族哭腔--苗族水腔--陕西秦腔。 华阴老腔:板腔体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 藏族哭腔:戏曲演唱中表示哭泣的行腔,多见于宗教活动中。 苗族水腔:湖南湘西苗族的一种歌调,在旧年代,山高路远,情人之间天各一方,无法相聚,便产生了以水流寄情思的水腔。 陕西秦腔:起源于陕西关中的民间歌舞,是相当古老的剧种之一。 ;一、课前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1--55页,思考以下问题: 1、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2、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3、为什么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交流、借鉴和融合? 4、我们在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5、文化创新,我们应该克服哪些错误倾向?;谭维维《中国故事》创新的路径;路径一:民间采风;谭维维为什么要深入到群众中去采风? 对我们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谭维维《中国故事》创新的路径 ;路径二:经典再现; 传统的华阴老腔,充满了原生态的震撼美,自家的板凳、自制的琴弦、一块惊堂木、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接地气又独一无二,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摇滚”,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传统华阴老腔有些内容却有些粗俗,不适宜广泛传颂。谭维维有选择的汲取华阴老腔的优秀成分,在内容、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更符合我国的时代要求,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自信。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2016年全国新课标I乙卷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谭维维《中国故事》创新的路径 ; 谭维维的《中国故事》大胆吸收借鉴西方交响乐创作方法,采取了交响乐分为四个乐章的做法,每一个乐章演绎一种腔调:华阴老腔--藏族哭腔--苗族水腔--陕西秦腔;采用小提琴、钢琴、镲等交响乐等西式的乐器配乐,把中国古朴的乡音俚语与西方的交响乐相结合既相得益彰又别具韵味,二者的完美碰撞带领海外游子与当地民众共同领会中国之声、中国之韵、中国之美。2017年底在墨尔本首演就反响热烈,好评不断。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为什么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交流、借鉴和融合?;辩论赛:文化创新中,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呢?;;;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如何让洛阳牡丹文化节更有新意?;2018洛阳牡丹文化节系列活动;2018年洛阳牡丹文化节广场文化月 有戏曲票友大赛、牡丹服饰创意模特大赛、百姓舞台比赛等8个板块,节目涵盖中外杂技、舞蹈、声乐、戏曲、朗诵、民间艺术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2018年牡丹文化节期间, 大型情景剧《上阳武则天》在上阳宫连续上映;2018牡丹文化节之丝路中国·洛阳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6全国新课标III丙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

文档评论(0)

134****3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