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本章知识点 ;4.衬垫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衬垫比、特性和编织方法。
5.衬纬组织的结构特点、特性和基本编织方法。
6. 毛圈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和基本编织方法,毛圈沉降片的构型以及对织物的影响。
;7. 调线织物的结构特点和特性,四色调线装置的工作原理与调线织物的编织方法。
8. 绕经织物的结构特点和特性,绕经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绕经织物的编织方法。
9. 长毛绒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特性,纤维毛条梳理喂入装置的工作原理与长毛绒组织的编织方法。
;10.移圈组??的结构特点、分类和特性,移圈机件构型,纱罗组织和菠萝组织的编织方法。
11.常用的复合组织种类、结构特点、特性和编织方法
;第一节 提花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单面提花组织
分类:均匀(规则)提花
不均匀(不规则)提花
;1.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特点:
1)在每一个横列中,每一种色纱都出现一次,如果是双色提花,每一个横列中有两种色纱出现;
2)线圈大小相同、结构均匀、外观平整;
3)每个线圈后面都有浮线,浮线数等于色纱数减一,如果是双色提花,每个线圈后面只有一根浮线(两色浮线交换处除外);
4)每枚织针编织次数相同,即每个横列中只参加一次编织;
5)浮线太长,容易勾丝,一般在4-5个圈距为宜; ;应用:依靠色纱组合来形成色纹图案,设计是采用意匠图来表示。;2.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一般可分单色或多色不均匀提花组织;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特点:
1) 在确定的循环周期内,每枚织针参加编织的次数不完全一样。某些织针连续几个横列不编织,这样就形成了拉长的线圈 。
2)线圈大小不相同,结构不均匀,外观有凹凸效应。
线圈指数——编织过程中某一线圈连续不脱圈的次数,线圈指数愈大,一般线圈越大。;目的:不均匀提花组织用来编织短浮线的单面提花组织 ,使浮线减少而将提花线圈与平针线圈纵行适当排列。 ;(二)双面提花组织;2. 完全提花组织——指每一路成圈系统在编织反面线圈时,所有反面织针(在圆机中即上针盘织针)都参加编织的一种双面提花组织。 ; 完全提花组织特点:
1)反面形成横条效应
2)反面线圈的纵密正面线圈纵密;色纱数应在2-3色为宜。;3.不完全提花组织
——指在编织反面线圈时,每一个横列由两种色纱编织而成的一种双面提花组织。
反面组织:纵条、小芝麻点、大芝麻点
注:反面形成直条效应,色纱效应集中,容易显露在正面而形成“露底”现象 ,通常采用芝麻点做反面。;反面呈纵条纹;反面呈芝麻点;三色不完全均匀提花组织;;三、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编织提花织物的走针轨迹;第二节 集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3、分类:
按单双面来分,可分为单面集圈组织和双面集圈组织。
按悬弧多少来分,可分为单
列、双列、多列集圈组织。
按参加集圈的针数分,可分
为单针、双针、三针集圈。
一般将悬弧多少与参加集
圈的针数多少结合起来命名。
;单针三列集圈;(一)单面集圈组织
1、定义:单面集圈组织是在平针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一种组织。
;3、结构效应:
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可形成各种结构花色效应。
斜纹效应:
根据集圈单元在平针线圈中有规律排列,形成斜纹效应。
采用单针双列集圈,斜纹明显。
;凹凸小网孔效应:
如图所示,利用单针双列或单针多列集圈形成凹凸不平的织物。集圈的悬弧愈多,织物表面的凹凸效应愈明显,小孔也愈大。;色彩花纹效应:
在集圈组织中,由于悬弧被正面圈柱覆盖,在织物正面不能看见悬弧,只显示在反面。
当采用色纱编织时,凡是形成悬弧的色纱,在织物的正面将被拉长线圈所遮盖,在正面只呈现成圈纱的色彩效应。;(二)双面集圈组织
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和双罗纹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
1.双面集圈组织的作用
形成花色效应
在双层织物组织中,集圈还可以起到一种连
接作用。
;2.常见组织:
(1)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称之为半畦编组织。
;(2)集圈是在织物的两面形成的,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称之为畦编组织。;集圈的连接作用;二、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利用集圈形成较多的花色效应(色彩效应、网眼、凹凸、闪色效应等)。
2、脱散性较平针组织小(织防脱散横列)。
3、耐磨性比平针、罗纹差,而且容易抽丝。
4、厚度较平针与罗纹组织的大。
5、横向延伸较平针与罗纹差。
6、断裂强力比平针与罗纹差(线圈受力不均)。;三、集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1、形成方法:
集圈组织的编织方法与提花组织相似,需要进行选针。成圈/集圈;2、走针轨迹
虚线1为编织成圈织针针踵运动轨迹。
虚线2为编织集圈的织针针踵运动轨迹。;一、添纱组织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针织学》第2章纬编概述.pptx
- 《针织学》第3章纬编基本和变化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pptx
- 《针织学》第5章圆纬机选针机构工作原理.pptx
- 《针织学》第9章经编机的分类及一般结构.ppt
- 《针织学》针织横机工作原理.pptx
- 电脑横机的调试.doc
- 电脑横机简单故障处理和保养2.doc
- 电脑横机维修日志.doc
- 毛衫企业工艺流程.docx
- 毛织常见知识.doc
- 物理(云南卷)(考试版A4) .docx
- 广州花都区2024-2025学年牛津深圳版七年级英语下第三次月考模拟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广州花都区2024-2025学年牛津深圳版八年级英语下第三次月考模拟练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物理(云南卷)(考试版A4).docx
- 广州天河区2024-2025学年牛津深圳版八年级英语下第三次月考模拟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docx
- 坐标测量机试题及答案.docx
- 地形数字测绘试题及答案.docx
- 地铁服务试题库及答案.docx
- 花店与茶馆合作合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