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一)主要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 (二)核心概念: 本我、自我、超我、社会化心理需要 (三)关于儿童社会化的主要观点 1、认为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主要内容; 2、认为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3、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 4、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 (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社会化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 2、尽可能给予儿童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 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其发展。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一)主要代表人物: 班杜拉 (二)核心概念 替代性强化、直接学习、观察学习 (三)关于儿童社会化的主要观点 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来源于直接经验的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通过行为所造成的正负结果来进行的。”) 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 2、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 3、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 孩子模仿守则 第一条,适当的角色和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第二条,孩子是面镜子,大人可以从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努力做个好榜样。 第三条,要鼓励孩子模仿好的行为,对孩子所模仿的不好的行为要加以制止。 第四条,对孩子在模仿过程中出现的自创动作,只要是对孩子和周围人无害的,不必干涉。说不定,未来的发明家就在你的身边。 三、认知发展理论 (一)主要代表人物: 皮亚杰 (二)核心概念 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前习俗水平 (三)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 1、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 2、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3、道德发展的动力是个体 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 (四)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1、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 2、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的反馈中学习。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依恋概述 婴儿在同照顾者的广泛接触交流中,建立了特殊的感情联系,这种感情联系被称为依恋(Attachment)。由于婴儿的照顾者多为其父母,尤以母亲居多,故又称为亲子依恋。 陌生情境研究法 埃斯沃斯在其研究中创造了“陌生情境”研究法,这是目前最流行、通用的测查婴儿依恋性质的方法。在研究中,埃斯沃斯将一个婴儿与其母亲和一个陌生人安排在实验室中,由于实验室环境和陌生人对婴儿来说都是陌生的,所以称为“陌生情境”。 在实验室中,婴儿与母亲和陌生人共有7种不同情形下的组合方式, 分别组成7个情节,并以一定的特定的程序排列、进行。 陌生情境研究法 该程序的关键即是要考察婴儿分别与母亲在一起,与陌生人在一起,与母亲和陌生人在一起,独自一人时,母亲离开、回来时及陌生人出现、离开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以作为判断婴儿依恋性质的指标。 陌生情境试验程序 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 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或接触母亲,更多地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与母亲有距离交谈。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其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婴儿明显地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并很容易抚慰、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这类婴儿约占65%~70%。 依恋的类型 回避型 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高兴,自己玩自己的。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回转,但只是非常短暂的,接近一下就又走开了。因此,实际上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无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所以,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做“无依恋婴儿”。这类婴儿约占20%。 依恋的类型 反抗型 这类婴儿每当母亲将要离开时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版)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pdf
- 快速康复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pptx
- 雷达原理.ppt VIP
- 华大九天EDA工具使用说明-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集成电路EDA赛项技术资料.doc
- 儿科护理学练习题.doc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2-2023学年《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附参考答案.docx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八套)(附答案).docx
- 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pdf VIP
- 电大《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实践二:课程相关新闻(或身边)事件发现与点评 .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