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哲理短文哲理小短文六篇.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语哲理短文哲理小短文六篇 【--英语演讲稿】 20世纪90年代,北京地铁广播除了“先下后上”“看管好随身财物”外,还有一条:“请不要跷二郎腿。”现在地铁里已经没这条提示了,早晚高峰时总有些人,戴着耳机跷着腿,一边摇头晃脑,一边颠蹬得不亦乐乎。至于是不是蹭了别人裤子,是不是占了地方,他就不管了。 像这样的规矩北京还有不少,其中吃饭的规矩最多。《四世同堂》里写大赤包喝汤使劲吸溜,这就没规矩。老北京的规矩,除了不能吸溜还不能吧唧嘴,老北京人说这叫贫气。再有,吃饭不能敲碗边,敲碗边是要饭的。筷子不能戳在碗里,筷子戳在碗里,碗就成了香炉。夹菜要夹面儿上的不能抄底(所谓可以骑马夹不能抬轿夹),一盘菜不能连着夹三次,夹菜要夹自己跟前的,不能夹别人跟前的,不能跟没吃过饭一样。上饭馆吃饭,拿起桌上茶壶倒水,倒完,壶嘴不能对着别人。壶嘴对人,等于用手指头指人,不礼貌。 当年在饭馆吃饭敲碗边是对伙计不满意。梁实秋先生回忆,他小时候有次随父外出吃饭,小孩无聊拿筷子敲碗边。他父亲马上制止,说这是骂伙计。不一会儿就看见给他们服务的伙计,背着铺盖卷儿从面前走出去了。当然一会儿伙计还会从后门回来,但要做给客人看。这是当年饭馆的规矩,算得上顾客是上帝的最佳注脚。其他如同仁堂“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是旧时商人的规矩。 吃饭我吧唧嘴怎么了,我吸溜怎么了,我敲打碗边怎么了,我爱吃哪盘吃哪盘怎么了,爱吃几口吃几口怎么了,碍着谁了?为什么老规矩不允许这样做?因为我们不肯把自己放在贫气的位置。这种自律包含的是自尊,是自己瞧得起自己。不要因为我跷腿弄脏别人裤子,不要因为我大声说话影响别人,懂得使用敬语,懂得商业道德,不让自己的行为损害别人。这是老规矩教给我们的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 年前我去置了点家具,从家具城出来,出口区停着两辆单厢小货车,我看见一个车厢里有个弯着腰的人影。“师傅,这是……”话还没问完,他就转过身来:“开的开的。” 我报上了地址,估摸着不超过8公里的路,百元以上就是宰人。“80元。”那人想了想说。还凑合,但常识提醒我一定还有砍价的空间:“70块吧?” “呵,好吧。”他答应了,笑了笑。 就是那一笑,使我疑云全消。他细长的眼角有很深的鱼尾纹,虽然穿着工装却不显得乱,关键是,那种笑里的善意是不掺假的。我上了他的车,坐在他的右侧,把东西放在后厢里,车厢肯定不是很干净,可是我想不起来去挑剔这些。 我坐过不少次卡车,经常被司机,或者被同行的人发配到后厢去,忍受一路颠簸,我还挺乐意,这也算是自我挑战了。公司搬迁过一次,机房主管要我帮着运送电脑。一堆大纸箱堆在后边,我负责看管。物流公司的人从主管手里接过烟卷,就像是老朋友似的,自己径直上了前排座位。“你坐后边咯。”当然,我没二话。后厢顶上有个天窗,车到半途,我实在忍耐不住,站起来把脑袋伸了出去。电车线纵横交错,七零八落地勒着行道树,在天桥下面,鼻子能感觉到清风,人却觉得被封在了高压舱里似的,一边觉得窒息,一边被裹着不停地旋转。抵达目的地后,我还能跳下车,站稳,让血液回到煞白的脸上,机房主管说:“哦,你行。” 于是,我对搬运工人的劳苦,算是有了点切身体会。遇到议价的时候,想到肠胃里乾坤颠倒的滋味,就会不忍心。然而,社会一直在教我,跟陌生人打交道,你最需要提防的,是那些一眼看去就跟你不是同一出身的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确认偏误”,你总会设法确认自己已有的观点,把新出现的反例当作例外。确认偏误导致一个人越来越深地陷入在自己的成见里,可是,有些成见,如“不要相信外地人”“不要相信乡下人”,似乎的确能为我们免去潜在的麻烦:它们促使我们提前防患,例如预先谈好价格,杜绝被人讹诈的可能。 但人跟人又如此不同。我坐在司机右边,面前是旧手套、茶杯以及干活人的一应杂物。他拿出一张胶带纵横的地图,眯起眼睛看路线。这些东西和动作都让我心安,手套意味着经验,地图则显出一个人的本分——因此我对他有了信任。他的车厢与众不同,没有一丝烟味,这太罕见了。我想起学车时,负责指导我的那个灰头土脸、60岁左右的男人,还算是本地人,整日烟熏火燎,逼得我在寒冬大开车窗。有一次我刹车猛了点,遮光板内还掉出一本被翻破了的《人之初》。我那个呕劲啊,就别提了。 车发动后一路无话,节前道路空疏无人,加上晴天,心情竟十分明朗。快到家时,我问他是不是不抽烟。 “我们家的人,可奇怪了,没人抽烟,”他说,“我爸爸不抽,我不抽,现在我儿子也不抽。”

文档评论(0)

183****0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22143242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