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六章xin教材[文字可编辑].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31 ( 1 )来流方向前半周,流体压力减小,加速流动;后半 周,压力增大,减速流动;动能克服压强向前流动, 速度梯度逐渐减小。 ( 2 )脱体点:壁面流体停止向前流动,自此以后边界层 出现逆向流动,形成漩涡。 Re < 10 ,无分离脱体现象; 5 ≤ Re < 2 × 105 ,φ =80-85 ° ; 2 × 105 ≤ Re ,φ =140 ° ; dx du u dx dp ? ? ? ? ? 第六章 32 ( 3 )边界层的成长和脱 体决了外掠圆管换热的 特征。 层流:下面两条线,一次 低谷,换热差; 紊流:上面四条线,两次 低谷,分别为层流转变 为紊流和紊流边界层脱 离壁面时。 第六章 33 虽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变化比较复杂,但从平均表面 换热系数看,渐变规律性很明显。 第六章 34 可采用以下分段幂次关联式: 式中: C 及 n 的值见下表;定性温度为 特征长度为管外径; 数的特征速度为来流速度 实验验证范围: ℃ , ℃ 。 ? 1 / 3 Re Pr n Nu C ? ? ( )/ 2 ; w t t Re ? 。 u ? ? 15.5 ~ 982 t ? 21 ~ 1046 w t 第六章 35 对于气体横掠非圆形截面的柱体或管道的对流换热也 可采用上式。 注: 指数 C 及 n 值见下表,表中示出的几何尺寸 是计算 数及 数时用的特征长度。 l Re Nu 第六章 36 上述公式对于实验数据一般需要分段整理。 邱吉尔与朋斯登对流体横向外掠单管提出了以下在整 个实验范围内都能适用的准则式。 式中:定性温度为 适用于 的情形。 ? ? ? ? ? ? ? ? ? ? ? ? ? ? ? ? ? ? 4 / 5 5 / 8 1 / 2 1 / 3 2 / 3 1 / 4 0.62 Re Pr Re 0.3 1 282000 [1 (0.4 / Pr) ] Nu ? ? ( )/ 2, w t t ? Re Pr 0.2 第六章 37 二 . 外掠管束换热实验关联式 ? 外掠管束在换热器 中最为常见。 ? 通常管子有 叉排 和 顺排 两种排列方式。 叉排换热强、阻力 损失大并难于清洗。 影响管束换热的因 素除 数外, 还有:叉排或顺排; 管间距;管束排数 等。 、 Re Pr 第六章 38 气体横掠 10 排以上管束的实验关联式为 式中:定性温度为 特征长度为 管外径 d , 数中的流速采用整个管束中最窄截面处 的流速。 实验验证范围: C 和 m 的值见下表。 ? Re m Nu C ? ? ( )/ 2 ; r w f t t t Re ? 。 Re 2000 ~ 40000 f 后排管受前排管尾流的扰动作用对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影 响直到 10 排以上的管子才能消失。 这种情况下,先给出不考虑排数影响的关联式,再采用 管 束排数 的因素作为修正系数。 第六章 39 第六章 40 对于排数 少于 10 排 的管束,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可在上 式的基础上乘以管排修正系数 。 的值引列在下表。 ? ? ? n h h ? n ? n 第六章 41 茹卡乌斯卡斯对流体外掠管束换热总结出一套在很 宽的 数变化范围内更便于使用的公式。 式中:定性温度为进出口流体平均流速; 按管 束的平均壁温确定; 数中的流速取管束 中最小截面的平均流速;特征长度为管子外 径。 ? 实验验证范围: Pr Pr w Re ? 。 Pr 0.6 ~ 500 第六章 42 ? 第六章 43 § 6-3 自然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 不依靠泵或风机等外力推动,由流体自身 温度场的不均匀所引起的流动。一般地,不均匀温度 场仅发生在靠近换热壁面的薄层之内。 ? 有温差并非一定会引起自然对流。 ? 按流动边界层是否受干扰,可分为大空间和有限空间 自然对流。 ? 按尺寸可分为:竖壁、水平管、水平板、竖直夹层、 横圆管等。 第六章 44 1. 流动与换热特点: ( 1 )沿热壁自然对流,开始为层流,达到某一高度转变 为紊流。 ( 2 )速度分布: y=0 及 y≥ δ处, u=0 ;边界层内有一峰值, 大约在 y=1/3 δ处。 ( 3 )温度分布:边界层内逐渐减小, y > δ处为 t f 。 ( 4 )换热特点:层流时, hx 随厚度增加逐渐降低;紊流 时, hx 保持不变。 一、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竖壁为例) 第六章 45 第六章 46 波尔豪森分析 解与施密特- 贝克曼实测结 果 第六章 47 ? 自 然 对 流 亦 有 层 流 和紊流之分。 ? 层 流 时 , 换 热 热 阻 主 要 取 决 于 薄 层 的 厚度。 ? 旺 盛 紊 流 时 , 局 部 表 面 传 热 系 数 几 乎 是常量。 第六章 第六章 1 第六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