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阅读与作文拓展:成长感悟之古文篇 部编版.docxVIP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阅读与作文拓展:成长感悟之古文篇 部编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讲 成长感悟之古文专题 学习目标 1.复习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 2.背诵《礼记·大学》篇中的选段; 3.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作品选段,积累常用实词和虚词。 基础热身 一、给下列字注音。【培优】 眩(xuàn ) 濯(zhuó) 窖( jiào ) 昧(mèi ) 叠( dié ) 褶(zhě) 撂(liào ) 二、给下列拼音写上汉字。【尖子、培优】 静mì(谧) 清liè(冽/洌) lín(嶙)峋 帐péng(篷) 明察秋háo(毫) 素tuān(湍)绿潭 háo táo(嚎)(啕)大哭 三、为下列诗句连线,并在括号类填入缺失的字词。【培优班】 学而不思则(罔 ) 我言秋日( 春朝 ) 海日生(残夜 ) 谁家( 新燕 )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 ( 江春 )入旧年 ( 天街 )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自古逢秋悲( 寂寥 ) 思而不学则( 殆 ) 四、仔细阅读以下选段,说一说,它们分别出自哪个典故。【培优、尖子、创新】 1.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典故:孟母三迁 2.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典故:凿壁借光 3.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典故:闻鸡起舞 4.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典故:破釜沉舟 5.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 典故:卧薪尝胆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创新】 1.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量好的尺码。 2.但愿人长久,千里长婵娟。 但:只。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4.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反省。 5.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主题阐释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教师版】 古时候要把彰明内心的光明之德推及天下的人,先治理自己的国家;要治理自己的国家,先整顿自己的家族;要整顿自己的家族,先修饬自身;要修饬自身,先端正内心;要端正内心,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先提高识见;提高识见的途径是探究事物的原理。探究事物的原理才能使识见提高,识见提高了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了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使自身修饬,自身修饬了才能使家族整顿,家族整顿了才能使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了才能使天下安定。 注: “记”是古代门徒弟子记载宗师述论的一种著作体裁,类似于后代的课堂笔记。后来,把学者阐发本学派理论的著述也成为“记”。所谓“礼记”,就是孔门后学论述《礼经》的论著。《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属于“通论”类。全篇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身明德达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上文这一章作为《大学》全篇的纲领,揭示了研修君子达道从政之学的三个要点,即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并提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 格物、致知 放言 (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乐天的《放言(其三)》中,引用了哪些典故?从诗中你看到了他怎样的观点?请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教师版】 阐明对人或事物要得到全面的本质的认识,就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检验或考验,要以历史的眼光去衡量、去判断,决不能根据一时一事就轻率地下结论。而且,对人的认识也同认识其他事物一样,也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简单地以众人的是非为是非,也不能把大奸似忠的人误认为是好人。历史上的周公是好人,忠心为国,却遭到某些人的流言蜚语的攻击;而西汉末年的王莽,为了篡位自立为帝,伪装谦虚恭谨,使当时不少善良的人都受了他的骗。这些历史的经验教训,多么值得记取啊 ! 因此,当正直的人们在受到诬陷攻击时,当钻营卑鄙之秆伪装正人君子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相信历史终将作出公正的裁决。“向使当初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94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4044076000006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